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6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道光初年,已经开始出现“各省市肆银价愈昂,钱价愈贱”②的现象。一两银子在道光元年(1821年)前后值制钱一千文上下,到了道光十六到十八年(1836—1838 年),值到一千三百到一千六百文了。道光十三年(1833 年)江苏巡抚林则徐说:“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此也”。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1830年至1850年,随着世界金融从银本位向金本位过渡。普鲁士、法国——随后是美国先后废弃“银本位制”而采用“金本位制”之时,世界白银需求大规模下降了,白银的价格大幅度跌落了。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材料三】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中学历史学科网材料
【材料五】2010年5月美财长盖特纳将访北京,试图说服人民币升值。这将是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近2月来第2次访问中国,他将继续努力尝试说服中国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批评北京的人士指称,中国货币被低估多达40%,这是人为性提高其出口竞争力。盖特纳远避美国国会喧腾要求制裁中国操纵货币汇率,选择默默进行外交。                                          ——百度网新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出现“银贵钱贱”现象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白银价格大幅度跌落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材料三和材料四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4)据材料五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希望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原因。美财长盖特纳可能会以哪些理由来说服人民币升值。
(5)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对中国发展国际贸易有何启示?
2010·江苏宿迁·三模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货币中的历史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摘自《国史大纲》


(1)“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条件主要是什么?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美洲史》


(3)1944年所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指的是什么?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原因。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中国震撼》


(4)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摘自《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丝—银”贸易出现的国内外条件。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2)材料二中为何会出现“银贵钱贱”“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的现象?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1933年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授权财政部长把所有黄金和黄金证券转入国库,用纸币与之兑换;禁止金币、金条和黄金证券的出口,停止国外美元兑换黄金,放弃金本位制。……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而美元的价值则不断下降。从政府购买黄金开始,到美元重新定值的三个月中,美元贬值40.94%。
美元贬值使美国的商品获得更大的海外市场,使国内商品价格有了一定的提高。美元贬值使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而国库则由于保有黄金,从美元贬值中获利28亿美元。这笔款项除主要部分20亿美元被用作稳定国际汇兑中美元比价的稳定基金外,6.45亿美元被用来付清国民银行的债券,1.39亿美元用作联邦储备银行向工业贷款的基金。
——摘编自胡国力《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3)归纳材料三中美国金融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次金融改革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白银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在世界上持续了几个世纪后逐渐被黄金取代。……二战后,美国把黄金与美元挂钩,创立起“美元帝国”。
——寇玉琪《货币:统治世界的终极武器》
(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元帝国”建立的背景,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规范世界市场秩序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中国震撼》
(5)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国内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