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0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三香港回归前夕,一般市民对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还是有一点担心。几年过去了,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人的信心。即使是英美政府,对中国的表现也表示了满意,他们只能挑剔一下香港的选举制度尚不算十分民主。本来香港市民对解放军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怀有戒心的,但驻港部队解放军严格的纪律改变了港人的印象。

——佚名《香港回归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王朝政治中是如何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的“不干预”政策指的是中国政府和平统一祖国的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17-18高一上·四川泸州·期中
知识点:秦的统一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秦朝的统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三:1982年l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汉政治中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3)材料三指的是现代中国关于国家统一的什么构想?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三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汉政治中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3)材料三指的是现代中国关于国家统一的什么构想?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目前有利于台湾统一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