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上海以棉、布贸易为基础形成了内河航运、长江航运及沿海的北洋、南洋航运和国际航运等五条航线。十八世纪后,上海棉布又大量转销欧美,外国人称之为“南京布”。鸦片战争前夕,每年平均从广州出口海外的“南京布”就数达一百二十万匹……

——王守稼《明清时期上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历史命运》


材料二   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四   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内各地区的对外开放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展开:中国政府于1990年4月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1993年,国务院又决定对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市也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这样,长江流域的产业密集带,在浦东这一龙头的带动下,有可能迅速腾飞。1993年, 国务院还决定开放合肥、南昌、长沙、太原、西安等11个省会城市,同时又把沿边省份的4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整理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上海地区得以经济发达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上海地区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两个方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17-18高三上·安徽蚌埠·期中
知识点:明清的商业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内各地区的对外开放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展开:中国政府于1990年4月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1993年,国务院又决定对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市也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这样,长江流域的产业密集带,在浦东这一龙头的带动下,有可能迅速腾飞。1993年,国务院还决定开放合肥、南昌、长沙、太原、西安等11个省会城市,同时又把沿边省份的4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整理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等

材料二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马远之《世界六百年与中国六十年》


(1)阅读材料一,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为邓小平的观点提供一个史实依据。在此谈话精神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新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国内各地区的对外开放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展开:中国政府于 1990 4 月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1993 年,国务院又决定对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市也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这样,长江流域的产业密集带,在浦东这一龙头的带动下,有可能迅速腾飞。1993 年, 国务院还决定开放合肥、南昌、长沙、太原、西安等 11 个省会城市,同时又把沿边省份的 4 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中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整理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等

材料二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中国改革面临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邓小平于 1992 年春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就“市场经济”是不是必然姓“资”,以及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问题,做了清楚明白的回答,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模式。

                                               ——马远之《世界六百年与中国六十年》


(1)阅读材料一,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共产党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有关市场经济思想的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结合材料二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内各地区的对外开放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展开:中国政府于1990年4月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1993年,国务院又决定对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市也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这样,长江流域的产业密集带,在浦东这一龙头的带动下,有可能迅速腾飞。1993年,国务院还决定开放合肥、南昌、长沙、太原、西安等11个省会城市,同时又把沿边省份的4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整理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等


(3)阅读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