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3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自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之后,初置校尉,屯田渠黎。至宣帝刘询(前91一前49)时,(郑)吉以侍郎日渠黎,积谷,国发诸国兵攻破初师,迁卫司马,使护鄯善[新疆鄯善县)以西南道。神爵三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降汉后“乃因使吉并护北道' 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郑)吉始矣。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从屯田,田于北胥腱,技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上嘉其功效,乃下诏曰:“封(郑)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吉于是中西或则立莫府,治乌垒城,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汉之号今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言。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明帝时,随着对北匈奴战争的胜利,汉恢复了西域的统治,重新设置西域都护。东汉经营西域中贡献最大的是班超,他驻扎西域31年,是东汉统治西域最稳定的一段时间。西域都护的属官有副校尉、丞、司马、侯等,西域都护的官职大体相当于内地的郡守,但其治下的少数民族并不像内地那样以县、乡,里的编制,而是保留了原来各少数民族所建的“国”,并赋予他门在内政方面相当大的自主性。这些“国”中的官职也基本照原样保留。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西域都护的职责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析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的历史意义。
17-18高三上·广东·期中
知识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

机构管理范围职能
郡县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
属国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酋长负责
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

材料二   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材料三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
(3)用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