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3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商业气息的浓厚,表明这一时期的商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或巨额批发贸易,十分不便。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真宗时期,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是由商业信用关系孕育出来的纸质货币。宋仁宗时期,政府从商人那里收回了发行纸币的权利,在益州设立“交子务”(按:“务”是机构名称),负责印刷、发行交子。这种政府发行的纸币,面额固定,盖有官印;用户以现钱换取纸币时,要把商业字号登记在册,兑现时按字号销账,以防伪造,随着这种纸币的流通范围日益扩大,中央政府在首都开封设置交子务,负责面向全国的发行事宜。南宋时,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有四川的钱引、湖广的会子、两淮的交子、东南的会子。所谓“会子”,原先叫做“便钱会子”,“便钱”即汇兑,“便钱会子”就是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大约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兼有流通职能的纸币。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币制改革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纸币最早在宋朝出现的原因。
16-17高三上·山东青岛·期末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东亚指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濒临太平洋的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十国。在古代,东亚曾经出现过文化共同体和经济贸易商业圈,各国相互往来频繁。今天东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域之一。中国是东亚的重要部分,中国的发展与东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相互依存性。

材料一古代中、日、朝三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从中国的隋唐帝国时期开始的。此前三国的交往,可以称为早期的交往。从朝鲜半岛的历史来讲,从箕氏王朝到卫氏王朝(公前11世纪中期~前2世纪中期),它们的建立者和统治阶层都来自中国移民。秦汉时期辰韩深受秦文明的影响……古代中日之间的交往,据推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一带先民,就可能有人从海上移民来到日本列岛。徐福东渡的传说,实际上是秦汉之际中国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个缩影。文献记载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在两汉时期,汉光武帝赐金印于倭王,则是一个典型的实物例证。古代朝日之间的交往,先期主要表现为移民风潮。当时从朝鲜半岛来到日本的移民,既有朝鲜人,也有生活在朝鲜的中国人。移民为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汉文化和生产技术,大大促进了日本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1)据材料一,古代中、日、朝三国早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这一时期的交往,中国对当时东北亚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三国社会发展、交往内容与早期交往相比又有什么新变化?

(2)读图,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港口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什么地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分布在图中的哪些区域?说明理由。

材料二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宋政府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解货物,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宋会要·蕃夷》),宋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以此作为扩大贸易额的奖励。市舶之利在两宋国家财政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宋高宗绍兴廿九年财政总收入为四千万缗,而市舶司竟获二百万,居岁入总数二十分之一。”

材料三宋朝经济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革命产生出直至19世纪仍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东京城打破了唐朝长安城坊市分离封闭的商业结构,《清明上河图》显示了商业气息的浓厚,宋时的商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公元1201年)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金属货币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最早的纸币产生了。到南宋,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建有流通职能的纸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3)依据材料,分析宋朝“商业革命”出现表现及主要原因。

[古代钞法与社会经济]

材料一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宋廷决定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首界交子发行125万余贯,备本钱36万贯,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这个比例应该是交子铺户积数十年经营之经验才摸索出来的。一界交子三年到期,届时印刷第二界交子以新兑旧。

官交面额,从一贯到十贯不等,后又固定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其支付能力较之一文现钱大几千倍到上万倍,因此主要是大额交易的支付手段。与此同时,小额交易仍在使用铜钱,所以从当时的货币体系来看,这是一种“钱楮(交子)并行”的双轨制。交子流通范围在北宋时始终没有超出四川境内,尚未突破地域性之束缚。

——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代立国二百七十多年,只行用一种钞券,为历代所独有,而且始终集中在中央政府统一印制和发行。钞币只出不进,或者大出小进,譬如政府支付军饷、官俸和向民间收购产品用纸币,这在历代钞法中也属罕见。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并出现了新旧钞以差价并行,宝钞泛滥成灾,终以恶性通货膨胀而告终。

——摘编自张树栋《中国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交子发行初期的优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相比,明代钞法的不同,分析明代钞法败坏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