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14

连线题。

孔子             克己复礼

老子             道法自然

孟子             性善论

韩非子          法、术、势相结合

17-18高二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
知识点:儒家道家法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 孔子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材料二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明确规定:年满20岁的“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人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项原则否定了封建特权制,消除了等级差别。这就废除了旧法律加之于广大人们的各种政治歧视、人身束缚和苛捐杂税等。
材料四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近几年全市管理的各类“民告官”案件进行复查调研显示,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总是败多胜少,1999年以来败诉率一直高居53%以上。普通老百姓与行政机关“对簿公堂”,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在“民告官”诉讼中老百姓赢得胜利,更是一件令人欣慰而又值得赞赏的事情。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所谓“度”的含义以及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的理由。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有何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材料四现象出现的法律制度和民众意识方面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制观念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民本与民主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编自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民本”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