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准绳”

“士农工商者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不可使杂然,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然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

——摘自《管子》

材料二:在“治生”思想影响下,明清时期一度出现了“弃儒从商”的现象。明朝万历年间的湖广员冯应京提出:“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又如九流百工,皆治生之事也”。“(商贾)阜材通商,所以国税饷而利民用,行商坐贾,治生之道最重也”。黄宗羲认为:“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居,有为巫而货居,有为有倡而货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利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就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管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

17-18高二上·海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主要思想流派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守仁的青少年时代,兴趣广泛,中举人以前,已仰慕“圣学”。朱熹谓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守仁即取他父亲官署中的竹子“格”之,不但未得“理”,反而害了一场大病。已而,攻佛、老之学,“遂有遗世入山之意”。正德朝政治败坏,时局动荡,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思想家们提出了“更新观念,改进儒学”,为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思想武器和哲学根据的任务。此时,王守仁被“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据说,忽然在一天夜里,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嘉靖初,王守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心学”思想:“心生万物”说、“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之教”。“所谓守仁学以致良知为本”,他主张要用所谓“良知”去代替“私欲”,其“良知”,归根到底是指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和人的道德修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王阳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的背景。
工商业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12号,1912年2月10日
材料三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的背景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除材料所述的因素外,民国初期(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哪些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