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19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


材料三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循天下之公 ”                                                         

——王夫之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顾炎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孟子的政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家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宋明时期儒学又有怎样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思想影响?
(4)概括材料四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影响。
16-17高二·四川广安·阶段练习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明末清初思想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材料四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归纳孟子和董仲舒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融合了哪家的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朱熹的思想。

(4)材料四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 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 人道” 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 天道” 和“ 人道” 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 天文”和人文” 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三、“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

材料四、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徙戈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具有“ 天道”和 人道” 思想的主要思想流派,并扼要分析战国时期“ 天道” 和“ 人道” 思想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是怎样适应大一统需要的?以及宋明时期儒学是如何实现新发展的?
(3)根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所提倡的君臣关系。从经济、政治角度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