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桑弘羊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所以朝廷必须掌握可靠的财政收入来源。他在改革中谏言汉武帝,指出“农商交易,以利本末”的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在《盐铁论》中,桑弘羊说:“大汉辖内之天南地北,若无商贾所臻,则万物无所值也;商贾可累万金,皆于商道逐利而致;足民非井田一处,富国非农本一方。”公元前113年,桑弘羊向汉武帝谏言,提出彻底整顿货币秩序的一揽子建议。至此,五铢钱成为唯一合法的流通货币。币制改革的成功使朝廷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也巩固了西汉朝廷的政治统治。此外,军事开支有了充分保障,也鼓舞了对匈奴作战的汉军将士,取得对匈奴战事的连连胜利。

——摘编自吴兴彬《汉代传奇人物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发徽》

材料三   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产生于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革时代,16—18世纪走向全盛。重商主义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和原始积累,但随着资产阶级逐渐壮大,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不惜民穷求“国富”的政策也导致了民生艰苦。由此,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第四次重大变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桑弘羊经济思想与重商主义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各自形成的背景及影响。
17-18高三上·陕西商洛·阶段练习
知识点: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目的和内容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经济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中的经济思想

材料二: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机构

概 况

商部

清承明制,六部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清仿西政改制,增设商部,制商法,鼓励实业。

农工
商部

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颁布了一批章程。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实业部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农商部

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革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

材料三: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单位:%


——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1950—2000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