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7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出版公司全书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发表了一篇十多年没有公开的谈话,他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经济学家薛暮桥等认为,邓小平和吉布尼的谈话是自觉的,但邓小平十多年没有公布的原因是不愿把自己的看法强制干部们勉强接受,而是耐心引导广大的干部们在实践中逐步取得共识。十多年后,市场经济,这个长期被当作社会异端的经济制度,终于和社会主义连接起来了。

——杨继绳《邓小平时代》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5年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穆加贝时曾谈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表明,邓小平曾对新经济政策有过反思和借鉴。有关对这两者的认识,以下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邓小平和列宁的经济改革在背景、突破口、内容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同一性。②邓小平经济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高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所以最终也导致不同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连接起来的过程。并指出这一过程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怎样的思想路线。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分析邓小平改革与新经济政策相比的进步之处。

2018·浙江·一模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人类文明是在渐进中不断发展的,其中有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也有对前人智慧的借鉴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各国之间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人类社会互相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而建立起来,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到1914年这样的组织已有30多个。此外还有一些非官方的国际团体,如各国议会联盟、国际工会联合会以及有关宗教、科学、文学、体育的团体。一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1919125日,巴黎和会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二 列宁的思想虽然深深根植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但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最后将因阶级对立而引起自发的人民起义。相比之下,列宁并不想等待这一自发的革命时刻。因为它要基于一个先进的工业社会,以及一种在产业工人中同样发达的阶级意识,这两样在俄国都不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深了欧洲工人运动的裂痕。

——(德)罗伯特•格瓦特《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

材料三 19858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曾有过一次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表明,邓小平曾对新经济政策有过反思和借鉴。

——摘编自高长武《试解邓小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成立国际联盟的时代背景。
(2)阅读材料二,概括导致列宁“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的客观原因。结合所学,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提出的革命理论。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有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这两者的认识,以下有两种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邓小平和列宁的经济改革在背景、突破口、内容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同一性,请阐述之。②邓小平经济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高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所以最终也导致不同的结果。试从邓小平对市场的认识和对外政策两方面简述其高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表现。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

材料二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工业复兴法等等。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材料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对苏维埃执政不久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曾有过一次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试解邓小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一次评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和调整?根据材料三回答政策调整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

(3)依据材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邓小平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