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0 组卷72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亚洲签订的部分条约一览
1951年8月,与菲律宾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1951年9月,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1953年10月,与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1954年12月,与台湾国民党势力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根据上述条约,缔约国(地区)给予美国在其领土设置军事基地、驻扎军队等权利,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应对外来干涉或武装进攻等。如:《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规定,“为了对日本国的安全及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允许美国的海、陆、空三军使用日本国内的设施及区域。”《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规定,缔约双方通过共同磋商,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制止武装进攻。

——摘编自《冷战时代美国的亚洲政策》


材料二1989年11月,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东盟六国等12国在内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地区加入该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壁垒。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二十多年的实际经历表明,“APEC方式”在维护各成员利益方面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以及渐进发展等原则,不仅维护了发展中成员的利益,也同样让发达成员受益。

——摘编自《APEC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美国加紧在亚洲缔约应与哪一事件直接有关?试概括美国与缔约国(地区)的关系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亚洲政策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这种变化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怎样的发展趋势?
知识点:欧盟的建立与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开始美苏争霸两极格局的结束朝鲜战争当今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对外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1)史料研习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

材料二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


请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理论指导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交政策的制定还要考虑国际形势的变化。分析中国外交的方针、政策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外交方针、政策、原则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意义或作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改善中美关系美国: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苏联争霸的需要;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国:应对苏联的威胁,同时也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问题讨论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要确定论文的题目,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新局面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中美之间签订的书面协定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中美关系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总统准予移转或供应之防卫物品、防卫服务及防卫情报,供给中华民国政府。

第二条:中华民国政府对于美利坚合众国之防卫及该防卫之加强,将继续予以协助,并将以其所能供应之物品、服务、便利或情报,供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

—《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1942年6月2日)

材料二:为期更有效达成本条约之目的起见,缔约国将个别并联合以自助及互助之方式维持并发展其个别及集体之能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及由国外指挥之危害其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全之共产颠覆活动。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12月2日)

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7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及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反映了中美之间怎样的外交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外交状况形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在不同时期签订不同的书面协定反映的本质问题。

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霸权与冷战紧密相关。历史上成功的霸权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目标组织起经济空间,以维护自由经济体制的霸主所组织起来的开放的市场经济空间。同时,这种霸权对于维护冷战期间西方集团的政治稳定有直接的作用。美国通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保条约等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条约而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西方安全机制。在全球化环境中美国的霸权有减有增。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冷战的发展,美国在其西方盟国中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了。但从全球层面看,美国能对世界体系中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产生比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大得多的影响,比如制订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美国的霸权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反而相对地增强了。

——摘编自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

材料二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同时,“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制度霸权是指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摘编自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冷战中推行霸权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意图及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美国霸权“有增有减”的含义?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发展呈现的新特点,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目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