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4

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千差万别。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承认这种差异,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才可能维护各民族的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2秦朝疆域图                                                                                                                                          图2 元朝行省图

材料二《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时人柳贯认为行省“外廷之谋议,庶府之秉承,兵民之号令,财赋之简稽”。元人程锯夫说“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钱粮羡溢,而百端欺隐……把握兵权,伸缩由己”。

材料三元朝行省的划界打破了以往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的原则、犬牙交错原则更加突出。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有广东;……清朝储大文总结说:“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1)结合材料一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地方管理措施方面的相同点。据此概括两者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2)元朝行省权力比秦朝郡县长官的权力要大得多,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具体表现。

(3)依据材料三,分析行省制与郡县制相比更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16-17高二下·甘肃武威·期末
知识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今天山西省的边界早在秦代就已大致形成,其东、南、西三面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界,在秦代恰好是太原、河东、上党三郡的边界,古代的豫章郡几乎与今天的江西省完全一致,其东、西、南三面以山脉、北面以江为界。元朝行省的划界打破了以往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边界的原则,大牙交错原则更加突出。两广地区原有南岭之险,元代将南岭的部分区域分别划给江西、湖广两个行省,以此来控制两广地区。“合江南、江北为一长江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摘编自王芳《中国古代政区划分原则初探》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学、右还、左承、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死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和元行政区划界原则,并简评元代行政区划界原则。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材料二 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透逛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采用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并说明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山西省的边界早在秦代就已大致形成,其东、南、西三面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界,在秦代恰好是太原、河东、上党三郡的边界,古代的豫章郡几乎与今天的江西省完全一致,其东、西、南三面以山脉、北面以江为界。元朝行省的划界打破了以往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边界的原则,犬牙交错原则更加突出。两广地区原有南岭之险,元代将南岭的部分区域分别划给江西、湖广两个行省,以此来控制两广地区。“合江南、江北为一长江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材料二   宋初承袭的是晚唐五代藩镇-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三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摘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和元行政区划界原则,并简评元代行政区划界原则。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宋、明时期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