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2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蒲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客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到宋代商品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出现该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16-17高二下·江西南昌·期末
知识点:商业的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工商业分布图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

材料三   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绦线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商业概貌的发展和特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工商业分布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商品种类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4)据材料四,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5)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①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②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③新安大贾,鱼盐为业。④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三,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唐前期商业发展概况。
材料二:宋代商业发展概况。
材料三: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发展概况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奢侈品。
材料二:②日用品。
材料三:③徽商以鱼盐为业;④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历史结论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政府的政策、商人的经营理念是密切相关的。

材料解析
材料一: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朝代
粮食亩产量(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 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 (北方)、215 (南方)
1 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328(南方)
1 450.92
6.42
3.21
3.21
90%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四:(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五:(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潮《五杂俎》
材料六: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答出三点即可)
(2)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是否可信?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与材料四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4)据材料五,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5)据材料六,概括宋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城市发展对其文学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