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0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康有为坚决反对封建礼教中的一些陋习,他不但阻止女儿裹足还成立了不裹足会,希望通过破除这种愚昧的残忍行径减轻更多妇女的痛苦。他把教育作为开展维新运动的一个主要手段,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们关心时事、独立思考、通经致用、挽救世变有着很好的启蒙作用。他著书立说,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中描绘了理想的政治蓝图,希望通过社会变革,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他一生有很多探寻中国道路的实践,其中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运动是影响比较大的政治实践。虽然变法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但这些变法的具体方案无疑是中国向近代化方向迈进的先进性举措。

——摘编自《论康有为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家国情怀”的表现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2017·山东枣庄·一模
知识点: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康梁维新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李鸿章在《示儿文》中写道:“年来国事日非,吾等执政,虽竭力谋强盛,然未见效,深为可叹!国人思想,受毒根深,忽然一旦变化,固非易事,然受外人之凌辱,国人未能反省,非愚且钝乎?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事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受,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故三代之盛,孔子亦只谓小康。洎乎封建既破为郡县,此五者之伦理愈不适于世用。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

——摘自陈延斌、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李鸿章对家训的新发展。

家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存在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语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梁启超给梁思成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家训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谈谈家训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朱熹的《朱子家训》全文三百余字,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被尊为千古“治家之经”。全篇文句工整,言辞清晰,流传较广,影响远大。其规定了

1)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2)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4)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节选自《朱子家训》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本位观念受到人道主义思想的冲击。康有为认为三纲是以侵犯他人自由为代价,违背天理。五四之后,家族主义成为思想家反思和批判的核心,如陈独秀一直呼吁唤起泯灭于专制文化旋涡的个人觉醒。在冲突的过程中,近代家庭伦理观产生。新的伦理观认为应该将家庭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进行融合,及要求个人履行家庭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人权利和价值,倡导两性平等和尊重子女的人格独立等。

——摘编自刘海燕《冲突与融合:我国传统家庭伦理的近代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家庭观念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