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7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江山岛、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同年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称,如果新中国在台湾海峡扩大战争,美国将使用核武器。

——根据“人民解放军战史”整理

材料二:1955年是世界历史上的另一个转折点。新解放的非洲和亚洲人民召开了万隆会议,要求加快和推广非殖民化。此后不久,美苏决定不再限制联合国接受新会员国,这项决定有利于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两大战胜国在原则上仇视欧洲殖民帝国。苏联的意识形态提倡人民解放。美国支持非殖民化,因为它本身就是非殖民化的最早期结果。除了这个感情原因外,美国还想乘欧洲之危机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欧洲帝国的结束》

材料三:1955年5月5日起,联邦德国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苏联和东欧成员国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并终于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转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

15-16高一上·湖北荆门·期末
知识点:冷战的含义和过程冷战与两极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战争与合作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际格局的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24.5

12

9.1

6

1913年

15

8

11

13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新秩序是什么?

材料二:法西斯在全世界肆无忌惮的侵略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宣言,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后,盟军东西配合,相互支援,使德军腹背受敌。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摘编自《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材料二中为共同对抗法西斯,26国签署了什么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什么国际组织?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从经济上的煤钢联合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世界近代史》

(3)材料三中的“东西两大势力范围”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

据材料三,归纳促使西欧启动联合进程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1986年共同体的年民国生产总值高达2.6万亿美元,……共同体代表西欧,已成为西方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世界史•现代史编》

(4)对比材料二、三和材料四,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欧国家间关系有何不同?

(5)材料四中“共同体”指的是哪一组织?

(6)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前后西欧国家间关系的不同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1)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

(2)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

(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

(4)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亚与世界发展》

材料二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
(2)据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分析材料一中“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战败,英、法等也受到重创;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的革命;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也趁机崛起;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3)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