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7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不同点。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2017·四川广元·三模
知识点: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德也。何谓刑德: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死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好令者也。”

——《韩非子》

材料二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法是源于物本性的必关系。就此而言,一切存在物都各有其法。物质世界有其法…人类有其法。

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形态有关系:和寒、热、湿的气候有关系;和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民族的宗教、性、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式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法制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有著作传世。他批判地吸收当时一些学派的优点而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如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大约公元前285年,荀子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打算说服齐相行“胜人之道”。“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公元前266年至公元前255年间,荀子赴秦。曾向秦昭王建言:“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人迹所到),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公元前253年左右,荀子游赵。曾对赵国君臣说:“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诈欺)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三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律,明天另立一条。

——西塞罗

材料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提出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荀子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法制发展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则上尊而不侵。”

——《韩非子》

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

——西塞罗

材料三: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有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

(3)如何评价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这一学说,举例说明这一学说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