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南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明初,政府规定“片板不许下海”,……隆庆元年,明政府开放海禁,但在船只数目、贸易地点等仍有许多限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期,流入我国的白银近1.5亿两,17世纪后期流入2600余万两。然朝廷……只图罢市舶,填平双屿港,烧毁出口大船,禁海令又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1616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反映了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说明开放海禁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

16-17高一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宋元的商业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当下,使古老“丝绸之路”延伸成为现代版“国际大合唱贸易的“一带一路”战略,正逐步由蓝图变为现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南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利也。”

——(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明朝对私人海外贸易一直采取严厉的限制政策,明太祖在位期间曾多次“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这就是所谓的“海禁”政策。隆庆元年,明朝城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蕃”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后,原市舶司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接待各国贡舶变成主要接待各国的商舶。沿海各地贸易活动兴盛起来,海外大量的白银和银元输入中国,进一步扩大了白银在中国国内市场的流通范围。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1616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利入甚厚”主要反映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开放海禁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
(4)“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商业活动越来越发达。当时的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且以后者为主。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当时,与宋王朝有海上贸易的达50个国以上,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