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1
新文化运动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但是否是“启蒙运动”历来多有争论。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引发的深重的文明危机不但在西方让人猛醒,也激发起中国人反思晚清以来被看作楷模的西方文明的破绽,从而引发对本土文明的自觉。民国初年时政败坏,更令人怀疑西方制度与价值观。……这一运动之反传统、“反封建”的显赫持征,其最直接的动因来自反复辟,同袁世凯称帝、把孔教写进宪法有着直接联系。

——方维规《何为启蒙?哪一种文化?》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试图用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来改造中国人,而这其中的核心思想被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凝练为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一个是瓦解封建旧思想的破坏者,另一个是在中国建立新思想的启蒙者……民主消除了封建帝制,描绘了共和国的蓝图;科学融化了愚昧,撕碎了三纲五常的旧道德。

—黄大鹏《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与文学对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启蒙及反思》


材料三(欧洲的启蒙运动)是拒绝外部世界的影响、控制的独立而客观的态度,是知识分子面对世界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话语,并不带有非个体的群体、国家目的。……(新文化运动)最终是介入政治秩序、借助政治权利实现社会目的的政治行为,带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是政治的伦理化和伦理的政治化的交融混杂。……(启蒙运动基于)科学理性让人们从上帝、权威以及传统生活习俗规范之下挣脱出来。……(新文化运动)却缺乏一种科学理性的精神。刚刚走出科举制度的中国知识分子显然没有足够的科学理性。他们的“科学理性”只是停留在语言上,至多只是一种外向的传统批判和现实批判,却并不是指向其内部的自我价值建构。……在自身尚未启蒙的情况下,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就急于对社会进行启蒙,从而导致了急功近利的非启蒙心态……因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尚未完全展开就分化、变异了。陈独秀很快转向政治,背离了他最初的誓言。

——王学谦《启蒙者的非启蒙心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性局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与材料三争论的焦点,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16-17高三下·江苏淮安·开学考试
知识点: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和意义启蒙运动的影响与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供养数量可观的人口。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总能同化或者驱逐入侵者。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征召有才之人较之西方所依靠的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及中国明朝中叶之前,中西方文化接照各自的道路发展,漫长的文化沉积历程促使中西方社会在16世纪前后相继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在西方,资产阶级为了争取其阶级利益,反对封建统治特别是黑暗的神权压迫,起了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但是面对封建制度的腐败、封建专制的高压下的动荡时局,一批身处地主阶级中下层革新派的知识分子试图对影响社会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进行批判,由此产生了明清之际被称为异端思想的启蒙思想。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在经历了器物文明层面和制度文明层面的学习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还必须要全面地、彻底地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就是顺应这种历史潮流而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试图用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来改造中国人,而这其中的核心思想被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凝练为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中至少担任着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一个是瓦解封建旧思想的破坏者,另一个是在中国建立新思想的启蒙者。

——黄大鹏《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与文学对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启蒙及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未曾中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认为16世纪前后中西方思想文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文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的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完整的解释“文艺复兴”的含义。

材料二 孟德斯鸠写《论法的精神》,想为一切人提供一些新的理由去爱他的责任、祖国、法律。伏尔泰相信理性终将赢得胜利,他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错谬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狄德罗因出版《百科全书》屡遭迫害,当有人劝他出走时,他拒绝说:“这是迫害我们的恶棍所希望的;必须工作,必须有用,必须对人类有用。”

——摘编自王养冲《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2)根据材料二,概述启蒙思想家人文情怀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上述情怀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材料三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并分析所带来的影响。

材料四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学”的,“为学”就是指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

——摘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

材料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及中国明朝中叶之前,中西方文化按照各自的道路发展,漫长的文化沉积历程促使中西方社会在16世纪前后相继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在西方,资产阶级为了争取其阶级利益,反对封建统治特别是黑暗的神权压迫,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但是面对封建制度的腐败、封建专制高压下的动荡时局,一批身处地主阶级中下层革新派的知识分子试图对影响社会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进行批判,由此产生了明清之际被称为异端思想的启蒙思想。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在经历了器物文明层面和制度文明层面的学习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还必须要全面地、彻底地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就是顺应这种历史潮流而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试图用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来改造中国人,而这其中的核心思想被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凝练为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中至少担任着两个重要的角色:一个是瓦解封建旧思想的破坏者,另一个是在中国建立新思想的启蒙者。

——黄大鹏《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与文学对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启蒙及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西方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认为16世纪前后中西方思想文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