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单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46
20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纪德受邀到莫斯科旅行后,罗曼·罗兰认为:“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纪德则写道:“苏联人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他们被弄得深信:外国的一切都远不及苏联好”。可见两人共同担忧的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A.出现特权阶层
B.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
C.民众思维僵化
D.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
16-17高三上·广东汕头·期中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斯大林模式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安德烈•••纪德曾怀着对当时蒸蒸日上的国家的极大兴趣,到莫斯斯科旅行。
罗曼•••罗兰一方面表示“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
纪德则写道:“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每日工资为5卢布或更少;而对某些享有特权的人来说则享受更多的优惠。”
——《外交十记》 钱其琛
材料二 罗曼•••罗兰则对苏联人的精神状况表示了担忧:“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即使资本主义的政府和制度是他们的敌人,也不能低估其生存力……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纪德则写道“苏联人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他们被弄得深信:外国的一切都远不及苏联好。”
——《外交十记》 钱其琛
回答:
(1)当法国两位作家到达苏联时,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呈现怎样的特征?根据材料,概括两位作家对当时苏联的印象和感觉
(2)材料中罗曼•••罗兰和纪德担忧什么?
材料三 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晚期,位于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中国相继成为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其影响力的提高,是以经济的大发展为基础。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都是由于在较好地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对内部进行了成功的调整。
回答:
(3)从19世纪晚期以来,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过哪几次重大调整?各有何作用?
(4)20世纪中晚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成功的调整?各起什么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