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2 组卷1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时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监察网络。洪武年间曾制定了《 宪纲》 四十条,后经宣宗、英宗两朝的修订,更为详细。正统四年(1439年),正式制定颁布的《宪纲条例》时监察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察对象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可谓是事无巨细,使其成为一部“所定宪例甚备”的监察法规。
据统计,明朝监察官员的总人数浮动在200~300人之间,这还不包括诸如巡抚、巡按和总督之类的监察官员人数。明朝监察官的职权更加广泛。明朝一改其他朝代所提倡的“风闻奏事”的制度,明令不允许“风闻奏事”,凡议论之事必须有理有据,不得捕风捉影、妄加揣测。

——摘编自郑永兰、梁润《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受到了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在形式上是特别现代的、和平的和官僚体制化的代表”(韦伯语),麦杜思在《中国札记》中就强烈呼吁建立向全体巨民开放的竞争性考试制度,直到19世纪晚期,英国现代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在其影响下,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案》,在法律上废除了政党分赃制,把自由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政府官员的选拔和录用,体现了功绩制、政治中立和对公民负责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从而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美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官员任用制度的认识。
16-17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人教版必修Ⅰ
材料二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
——《宋论》
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 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 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 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 史 209 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 180 人.非进士者只 29 人。实际 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 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 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 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材料四 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
——孙中山《五权宪法》
材料五 在中国的权力监督体系中,包含着诸多的要素:除执政党和政府的自我监督外还包括人民群众监督(主要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司法监督(主要通过宪法和法律 )、舆论监督(主要通过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监督(主要是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以及民主党派监督等外部监督。
——《探讨权力监督中的中国民主党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两种表现。
(2)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是如何落实监察权的?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加强对权力的监察,我国在建国初期确立了哪些相应的政治制度?
(5)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现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建立和完善监察制度,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政府颁布了多项行政法律以管理庞大的官僚群体。宋朝的科举考试开设了“明法科”,法律成为科考的重要内容。宋朝专门设置审官院负责京官和朝官的考课,还颁行《守令四善四罪》考课法。宋朝扩大了御史的弹奏权和行政监督权,“台谏官许风闻言事”;地方建立监司、通判监察体系,还特别制定《监司互监法》。皇帝亲自掌握御史的任免权,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还颁发了《名例敕》《职制令》《厩库敕》《杂敕》等,对监察官的职权与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摘编自杨世鑫《法制前提下的宋代公务员管理》

材料二   在西方国家,凡职业文官都要经过竞争考试,而不是靠私人关系或党派背景。文官管理有统一的人事管理机构,如美国和英国的文官事务委员会等;有统一的人事制度和法规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综合管理,并使他们在各部门之间,在中央和各级地方单位之间转调、轮换、流动等。美国政府还把分类法应用于几乎所有文官职位,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严守国家机密;文官一律不准从事任何与本部业务有关的盈利事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使政府感到为难。

——摘编自焦冠军《西方文官制度概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宋代与西方近代公务员管理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公务员管理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在中央,明朝设都察院作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左右副都御史……都察院坐院官人数一般为6人,其属吏人数为7人;六科给事中……共计40人。在地方,明朝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官员总数为110人。明朝十三道监察御史表面要受到都察院的管轄,但行使职权时往往可以不受约来,直接受皇帝控制;相对于都察院来说,六科给事中的独立性更强,“都察院管不了六科,六科完全是独立的并只对皇帝负责的监察机构”。同时,御史的委任权属皇帝而不是吏部。监督官员的品级一般都不高,只有中央都察院的上官品级较高。其中最典型的是六科给事中,他们大部分时间才是正八品,却被赋予重任。他们可以轻易地接触到皇帝,他们可以参与权力核心……

—摘编自郑永兰、梁润《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1912年1月2日颁布的《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参议院行使监察权,它有权议决临时政府的财政预算,调查临时政府的财政出纳等。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政府有广泛的监察权:“议决临时政府之预算;提出质问书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咨请临时政府,查办官吏违法事件;弹劾临时大总统、国务员”等。根据《国会组织法》的规定,“民国宪法未定以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定参议院之职权为民国议会之职权。”参议院及国会在其存续期间,积极行使同意权、财政权、质问权、弹劾权、查办权等监察职权,在……实现行政权、立法权相互制约、行政机构与民意机构相互制衡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代小丽《民国初年行政监察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新发展及其主要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