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19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平……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在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2又1/2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至1835年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型。……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表现为走了一条粗放发展的道路。……苏联生产每单位国民收入用钢量比美国多90%,耗电量多20%,耗油量多100%,水泥用量多80%,投资多50%

——刘靖北《关于苏共败亡的思考》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中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论点。

(2)根据材料四与相关知识,指出苏联与英国工业化的异同。

(3)借鉴英国、苏联的经验教训,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实现工业化?

16-17高二上·湖南岳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斯大林模式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斯大林模式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俄、苏联的工农业生产情况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3—1926年间俄国(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

材料二   苏联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192819321937
机器制造业422
拖拉机422
电力1073
石油322
553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工业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这些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在此期间,亚当·斯密的思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运用。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苏联工业化的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表现为走了一条粗放发展的道路……苏联生产每单位国民收入用钢量比美国多90%,耗电量多20%,耗油量多11%,水泥用量多80%,投资多50%……

——刘靖北《关于苏共灭亡的思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与英国工业化的异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早期年代境况不错,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材料二: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产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而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至1835年的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使印度平原白成一片”。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将被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关信息。
(2)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3)你认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汲取英国工业革命的哪些经验教训?
工业时代的到来

材料一:(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660年,一些学者也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6%。

——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三: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与生产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而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资本论》

材料四: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等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五: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三、四,概括英国工业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3)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时代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