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85
材料一 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这样做的代价
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越多。到17 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的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 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 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式成立。就像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一样,如今,他们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它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 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 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年,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 年12 月1 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三   1815 年,英国人艰难地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这时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亚当•斯密的思想对英国的贡献。……对于这一轮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许是最好的注脚:当拿破仑的军队与英军作战时,身上穿的军服,都是来自英帝国——这个被拿破仑嘲笑为“小店主”国家的棉纺织品。……利用自身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即取消他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他国取消英货入口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1849 年,贸易垄断的标志、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英国》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荷兰在商业活动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航海条例》的目的并指出这一条例颁布对英国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体现的经济思想并分析它后来被废除的原因。
2017高三上·江西宜春·学业考试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政府与经济事务的关系,是社会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5年,英国人艰难地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这时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亚当•斯密的思想对英国的贡献。……对于这一轮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许是最好的注脚:当拿破仑的军队与英军作战时,身上穿的军服,都是来自英帝国——这个被拿破仑嘲笑为“小店主”国家的棉纺织品。

材料二     利用自身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即取消他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他国取消英货入口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1849年,贸易垄断的标志、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了。

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

——摘自《大国崛起·英国》和齐世荣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人打赢“震动世界的战争”著名战役的名称,并分析英国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指出《航海条例》的颁布者及其废除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重新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及世界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大国崛起之路就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超越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个牢狱,而不是一条大道……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订的计划。那时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像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一种仅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只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政府将一些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培养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同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部门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著名科学家牛顿与戴维曾先后任该会会长。这时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有17世纪90年代已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第一批成果,如纽科门蒸汽机,达比焦炼熔炉。

——摘自徐吉贵《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洲人为什么要制订许多突破或绕过地中海地区的计划?如何理解“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2)根据材料二,概述荷兰在商业活动中的创新之处。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进行技术革新的有利条件。
(4)从以上材料反映的大国崛起之路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政府与经济事务的关系,是当前的热门话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15年,英国人艰难地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这时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亚当•斯密的思想对英国的贡献。……对于这一轮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许是最好的注脚:当拿破仑的军队与英军作战时,身上穿的军服,都是来自英帝国——这个被拿破仑嘲笑为“小店主”国家的棉纺织品。……利用自身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即取消他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他国取消英货入口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1849年,贸易垄断的标志、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二   1976年9月28日,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拉汉在工党大会的一次讲演中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习惯于设想,你可以花钱摆脱一场衰退,以及靠减税和扩大开支来增加就业。我坦白地告诉你们,那个主意不复存在了,而且在它曾经存在的时候,它能起的作用也是靠将更大剂量的膨胀注入经济,然后第二步接着是更高水平的失业。那就是过去20年的历史”。
——李义平《凯恩斯革命之革命》
材料三 随之而来的中国经济大转型是由两个性质迥然不同的改革共同推动完成的。一个由北京精心策划,其目标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说得一清二楚,那就是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由国家主导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因为那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另一个改革我们称之为“边缘革命”(也就是自下而上推动的改革),它是一系列“草根运动”和地方基层相结合的改革措施。…… “边缘革命”一步步把私有企业和市场带回中国,为中国市场转型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罗纳德•科斯、王宁《什么是中国经验?》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航海条例》颁布的宗旨,分析它后来被废除的原因。
(2)概括并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对此,资本主义国家做出了哪些政策调整?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边缘革命”的内涵;上述三则材料,蕴含着经济怎样的共同趋势?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