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这使得欧洲原本破碎的心脏被整合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建立的大陆均势,改变了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力量均衡。但是新成立的德国并没有意识“强者遭妒忌”的现实政治逻辑,因而在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中德国所陷入政治困局和外交失败就直接证明继续奉行普鲁士时期的低姿态外交政策已经不合时宜,因此迫使德国统治者必须以现实政治的眼光推动外交战略转型。
——摘编自李大为、包艳玲《浅析1871年德意志统一初期的外交战略转型》
材料二   李俊阳《德国的统一:1989-1990》目录,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德国统一的背景
1.逃亡联邦德国的浪潮
2.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经济比较
3.昂纳克时代的结束
二、震惊世界的举动——柏林墙一夜之间打开
1.建造柏林墙的历史背景
2.在柏林墙开放的最初日子里
三、动荡中的民主德国——统一热不断升温
1.民主德国政府与统一社会党上层的更迭
2.德国统一的计划
3.民主德国第一次自由大选
四、梦想的实现与破灭——货币、经济与社会联盟
1.关于货币兑换率的讨价还价
2.货币、经济与社会联盟的实行
3.西德马克下的民主德国经济
五、欧洲的警觉与不安——统一的外交活动
1.“2+4方案”
2.打消西方盟国的顾虑
3.德波边界问题
4.德国中立还是属于北约

(1)根据材料一,扼要分析德国1871年统一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0年两德统一的主要原因和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的作用。
2017高三上·江西新余·学业考试
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地利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恢复欧洲的均势维护日趋没落的奥地利帝国,因此它既要扼制法国的扩张,也要阻止普鲁士势力的进一步膨胀,还要极力阻止俄国对欧洲大陆的干涉;英国在要求保持和扩大海上优势的同时,希望建立欧洲大陆各国的均势,以维护英国的安全和欧洲的和平;普鲁士要求恢复战前失掉的领土,并希望得到更多的土地;俄国想进一步扩张自己的领土,并削弱其他各国,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夏尔·德·塔列朗作为战败国法国的代表在会议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他凭借非凡的外交才干,利用上述四国之间的矛盾,不仅分化了反法同盟,而且提高了法国的地位,使法国能够以战败国的身份跻身于会议的五强之列。同时,他提出了著名的正统主义原则和补偿原则。

——摘编自纪录片《世界历史》

由于列强在重新划分领土和重新确立欧洲的政治力量均势的问题上矛盾重重,使得维也纳会议断断续续地开了9个月。但是就在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吵不休时,不想战败了的拿破仑卷土重来,迫使各国重新结成第7次反法联盟,并在滑铁卢战役中最后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军事生涯。与此同时,各个战胜国也相互妥协,终于在181569日,也就是滑铁卢战役的前9天,签署了维也纳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其内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8条:

1.遵循维也纳会议所推行的“正统主义”原则,欧洲许多被革命所推翻的旧王朝卷土重来,纷纷得以复辟。
2.波兰被重新瓜分,包括华沙在内的约十分之九的波兰领土被俄国占有。
3.德意志组成邦联,普鲁士、奥地利在邦联中居于主导地位。
4.奥地利另外取得意大利的广大地区。
5.意大利保持四分五裂状态。
6.将比利时与荷兰合并,挪威与瑞典合并。
7.英国夺取大量海外殖民地。
8.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摘编自《维也纳会议与1815年的欧洲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最后议定书》中所体现的原则,并说说其反映出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特征?
阿登纳曾说:“德国问题是欧洲问题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415日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了。这部宪法规定,由普鲁士国王就任德国的皇帝,由普鲁士首相担任帝国首相。帝国的皇帝手中集中了“过多的、无论整体上还是部分地都不受影响的权力”。同时,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的主权实际上掌握在25个邦的代表手中,各邦在对外关系方面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外交使节的权利。此外,还保留有教育、宗教、部分司法等自治权。1871年宪法不用说是德国走向统一的重要步骤,但尚未能完全实现统一,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联邦议会的构成上。

——据(日)佐藤功《比较政治制度》等整理

材料二   纳粹主义把反动的民族主义和专制主义结合起来,以反犹、反共、反对民主制度、建立专制独裁的政体,鼓吹民族扩张主义为其主要特征。德国政局动摇不定,政府更迭频繁却无力维持秩序,大资产阶级决心放弃议会制度,扶持“强有力”的政治势力上台以阻止工农运动及共产党的发展,挽救现政府之命运。在他们支持下,纳粹党在1930年国会选举中急剧发展壮大,得票率增长7倍,议员席位从12席猛增到107席。

——摘编自周希奋《从和平走向战争》

材料三   马歇尔计划发布后,美国向驻德国的军政府发布指令,指出,“尽可能快地建设一种能养活自己的德意志经济为目标”。1948年,美、英、法召开会议宣布美英“双占区”同法占区合并为“三占区”。1949915日,年届73岁的阿登纳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五天以后,他宣布,决心推行欧洲一体化政策,使联邦德国成为自由欧洲国家共同体中坚定的一员。19631015日,阿登纳辞去总理职务。

——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与联邦德国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从联邦议会的视角,说明德意志帝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希特勒的“反犹”罪行直接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分析纳粹党在德国政坛的地位急速上升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马歇尔计划对德国西占区的影响。列举阿登纳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史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6年,沙皇俄国在持续三年多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遭遇惨败之后,希望把普鲁士作为盟友以联合打击奥地利。作为普鲁士在德意志范围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奥地利在1859年与意大利的战争中实力被削弱。英国始终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希望各国相互制约,不希望欧洲列强中的任何一方过于强大,因此英国想利用普鲁士牢牢牵制住法国。法国则希望德意志境内两大邦,普鲁士和奥地利内部相争,自己不费力气获取渔翁之利。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充分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利害冲突,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最后通过发动三次对外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已无力继续进行激烈对抗,冷战局势明显缓和。苏、美、英、法由长期以来反对两德重新统一,转变为默许和支持,德国统一被重新提上日程。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在1986年12月31日的新年文告中特别强调德国要重新统一,他反复强调,联邦德国在统一问题上坚定不移,并制定和实施了强有力的统一政策。在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和磋商后,1990年联邦德国合并民主德国,德国最终完成统一。1990年再度统一的德国不仅在政治上是欧洲的大国,而且在经济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无法相比的,成为欧洲经济上的“超级大国”。统一为德国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遇,扩大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两个德国合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动摇了二战后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雅尔塔格局,宣告欧洲新时代、世界新格局的到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斯文《德国历史上两次统一的政治经济原因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1871年和1990年实现统一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0年德国统一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