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8年8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道:“人民公社的特点有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叫大公社。人多,几千户,一万户,几万户;地多,地大物博,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农林牧副渔,农业合作社原来就有的。工农商学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这些就是大,这个东西可了不起,人多势众,办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办到。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铲除,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
——转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民公社初期的弊端。
材料二 出于对人民公社失败的反思,中共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终放弃了农业集体化的实验,重新复活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这种成功与化肥、良种的关系如何?第二,这种成功能证明“制度重于技术”吗?既然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它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复活后创造出的经济上奇迹又如何解释?主流的观点对“制度优先于技术”的命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的看法则不同,我对此的解释是:它与中国农村的生产力状况是吻合的。)
——赵磊《“三农问题”的市场经济理论解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与“技术”两个角度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15-16高一下·四川成都·期中
知识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18年是改革开放启动40周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40周年。回顾历史,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留给我们诸多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全面的不断的跃进和五亿农民愈来愈高的政治觉悟……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社的组织规模,就目前说,一般以一乡一社、两千户左右较为合适……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

材料二   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立人民公社的原因,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两方面的主要表现。并综合材料一、二信息,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16世纪至19世纪早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在相似的经济状态下,其文明发展的轨迹却出现巨大的反差,表现在政治上是“专制化”与“民主化”趋势的强化。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经济的“相似”之处。指出东、西方(以英美为例)在政治上“巨大反差”的具体表现,并分析“民主化”趋势强化的主要原因。
翻开中国近代历史,可以说是在落后状态下追求民主,法制的奋斗史和在西方枪炮下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生不逢时,从它诞生至今已过100多年,但它仍然是人们议论的焦点,有说它如何如何的不是,并指责孙中山后来维护《临时约法》的斗争也被指斥为违法行为。这些尽管只是少数人的看法,多数人的看法还是肯定《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

——摘自《近代中国》第二十二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大革命的特点,并指出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决定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这两个基本事实就是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出发点。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3)材料三中的“新策略”是指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方针?这一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会议上确定的?该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摘自《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4)材料四中1936年中国大西北发生的两个“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分别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各自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