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1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慈善的概念实际上等同于社会保障。孔子认为只有调均才能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思想被汉代的董仲舒作了更为直白的阐述,认为要使社会易治就必须“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董仲舒还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使得历代统治者把天灾看成是上天对自己的警示。在统治者看来,灾害的发生在极大的程度上来源于自身,因此自己有责任解除臣民的生存危机。

古代社会保障机构主要有官办、民办、宗教开办、宗族内部救助、商人互助等种类。在频繁的自然灾害风险中,我国更加重视灾后的救助。对于弱势群体,官府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机构总是将对他们的保障当作自己的责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与措施,其内容主要基于国家减灾和储备的防御性保障、老年保障、临灾生活保障、弱势群体或不幸人群保障。为了使有关社会保障的诏令或制度落实到实处,中央政权往往建立对各级官员的考核监督体制,并保障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漏洞予以防范。

——摘编自王君南《基于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论纲》

材料二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它的主题和基调是通过惩治“懒惰”贫民根治贫穷问题。19世纪70年代后,许多人开始将贫困问题视为影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障碍。在贫困问题上,国家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1861年到1891年,英国每年增加的1000张病床中,有3/4是在济贫院医院。政府还建设一批条件较好的济贫院,采取一定措施改善济贫院的物质与精神娱乐。1891年后,开始为老年贫民购买书籍报纸,为儿童购买玩具。从1875-1888年14年间总共完成了16项贫民窟的改造工作。在贫民的教育方面,政府也加大干预力度,英国政府于1880年开始推行《强制教育法》,将初等教育视为民众必须遵守的国家义务。1891年,初级教育做到了完全免费。

——摘编自郭家宏《19世纪末期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济贫政策的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何启示。

2016·安徽淮南·二模
知识点:儒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争战不断,难民较多,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将儒家仁政思想贯彻于一些政策诏令中,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因而,官方慈善事业比较发达。与前代相比,宋朝的救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政府按照财富的多寡来划分社会阶层,对其中的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救济。从救济项目上看,宋朝在救灾备荒的常平仓和义仓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济贫仓种——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其职能分工比较明确。有专门济贫的养济院,有以收治病人和养老为主的居养院,有慈幼的慈幼局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赖风林《宋朝政府性社会福利救济》

材料二     英国从都铎王朝(14851603 年)开始,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都铎君主在济贫问题上采取了两分法态度:一是国家对没有工作能力的群体承担责任,二是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1601 年的济贫法将济贫措施分为三类:第一,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由国家提供救济;第二,有工作能力者接受救济须接受政府强制性的工作安排;第三,有工作能力而拒绝工作者接受济贫院的院内救济。该法虽是全国性的立法,但赋予地方相当大的权利,每个教区由监督官管理救济事务,监督官由地方任命。


18 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与此同时,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工人们反对现有的济贫法,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于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在英国创立,1911 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刘成、奚慧玲《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重视慈善事业的原因,并概括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并说明中英济贫的主要区别。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府济贫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英国王权弱小,教会承担了养老救济的主要工作。教区教会经常给贫困老人以实物援助,至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是救济工作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古代,孔子强调“孝”是一种家庭责任,是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根据这一思想,汉朝至清朝的中央政府都颁布法规,严惩子女的不孝行为,规定对年老父母要养敬并重。各级政府经常举行一些敬老礼仪活动,如清朝的“千叟宴”,旨在示范引导,弘扬敬老养老思想。在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基础上,政府也实行一些保障老人权利的政策,如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唐朝建立“大疾馆”“孤独园”“悲田养病坊”等养老慈善机构。

材料二   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中世纪时期的英国相比,中国古代在解决养老问题上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近代以来养老救济政策变化的背景。

材料三   美国是世界上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其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8月14日,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案》,以此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养老保障。1974年通过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1978年通过了《美国国内税收法案》、1986年通过了《税法改革修正案》、2001年通过了《经济增长与减税调和法案》、2002年通过了《企业改革法案》,这些法案规定雇主要为其雇员建立私营退休金制度,与此同时积极发展和鼓励个人养老储蓄,以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为雇主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的发展做了有效的引导。与此同时,美国积极响应世界银行的“三支柱”养老金制度模式。经过不断调整与发展,美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如何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该法(1601年英国济贫法)首次正式确立了政府负有对没有工作能力的贫困者提供帮助,帮助贫困的孩子做学徒,给身体健全者提供工作,以及保障穷人的最低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该法令还将救济对象分为三种,区别对待。通过设立教区的贫民监督官和教育济贫委员会,建立贫民教养院、贫民习艺所,组织贫民和孤儿习艺所等措施开展救济。

——摘编自贺葸葸《评析中世纪晚期英国济贫法》

材料二   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颁布以下法令。

法令内容
《国家保险法》(1946年)投保人在怀孕、疾病、工伤、失业、丧偶、退休时可以中请得到补助
《国家健康福利(工伤法)》(1946年)雇工受伤后,除了由雇主支付一定的费用外,还可获得国家颁发的救济金
《国家医疗法》(1946年)给予每个英国公民免费享受医疗、药品、住院和护理等福利
《国家援助法》(1948年)对根据上述法令尚不能满足需求的人提供帮助
其他政府发放食物津贴,降低食物价格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三   当福利国家制度造成一系列麻烦乃至危机,迫切地需要改革时,其改革的主动权却掌握在民众的选票之中。普通民众对自己的直接物质利益显然有着更为感性的认识,因此他们往往本能地反对一切有可能削减福利的改革……事实证明,不改革是等死(国家被福利包袱所拖垮),改革是找死(执政党立即下台)。政府在这样的形势下,想不“混日子”也难。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英国济贫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17世纪济贫法相比,英国现代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