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6 组卷62

材料

东汉建国以来,匈奴不断寇掠北境,汉军胜少败多,光武帝对匈奴施行防御战略。建国伊始,光武帝即拜苏竞为代郡太守抗击匈奴。建武七年,令杜茂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随后,光武帝对匈奴由防御转为消极退让。十三年,徙幽、并边人于常山、居庸两关以东,而任匈奴左部转居塞内。十六年,卢芳降汉后,匈奴入寇更深。至二十、二十一年匈奴势力竟席卷上党、扶风、天水、上谷、中山等地,严重威胁东汉国防。光武遂又大力加强防御。二十四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内迁后.物资短缺,然东汉政府只是接济以粮食和牛羊等物,并没有予以种籽、农具,以使其如汉人一样从事农业生产。这既避免了因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又维持了南匈奴的战斗力,南匈奴遂成为东汉政权护北的重要屏障。二十八年,北匈奴遣使来朝,献名物,再求和亲。光武于是对北匈奴“颇为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手段羁縻之,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光武帝以“柔”为主的民族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东汉政府精兵简政,休养生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摘编自陈金凤《汉光武帝民族政策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时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光武帝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15-16高三·广西桂林·阶段练习
知识点: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 刘秀对王莽的倒行逆施进行拨乱反正,重建汉高祖、汉武帝所确立的大汉体制,废除王莽新设立的繁苛细密的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务用安静的局面,使得东汉光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刘秀为削弱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恢复大司马的原来名称——太尉,把大司空、大司徒的“大”字去掉,削弱了三公权力。三公的职责都转移到本来替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台。皇帝通过尚书台控制中央政府,使得三公成为没有实权的虚位。与此同时,代表中央控制地方的刺史制度得到强化。刘秀把州牧恢复为刺史,扩大了它的权力,让刺史有固定的治所,使得刺史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在东汉初建的十几年中,刘秀六次颁布诏书,释放奴婢,效果明显。但在解决土地问题时遇到了极极大大阻力。在教育方面,刘秀恢复汉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在太学教授学生,太学生每年都要考试。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建武(公元25~55年)初,光武遣使奉币至匈奴,欲“更通旧好”,然“单于骄踞益横,内暴滋深”;光武遣大司马吴汉出击匈奴,结果“经岁无功”。二十七年(公元52年),臧宫等人又上书建议乘匈奴遭受天灾人祸之机以灭之。光武认为应以“柔抚”而非武力。“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者”。次年(公元53年),北匈奴遣使来朝,献名物,再求和亲。班彪上言:“今北匈奴见南单于来附,惧谋其国,故数乞和亲,又远驱牛马与汉合市,重遗名王,多所贡献。”光武帝于是对北匈奴“颇加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手段羁縻之,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刘秀恢复汉制的改革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秀民族政策的特点。评析刘秀对匈奴的民族政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