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20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1640—1688)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环顾当时的世界,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摘自齐世荣等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全新的政体”指什么政体?其与“君主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傲视全球”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某工业大国在哪些方面领先于英国?
2015高一上·云南·学业考试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2


材料3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材料4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2)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8~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3)材料2中两组图都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们体现了哪两个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其所示工具的推广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4)材料3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5)结合材料4概述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6)综上所述,对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4年英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今后对任何新产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可以授予在本国独占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后,其他人不得使用。
--摘编自汤宗舜等《专利法》
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促进自然知识研究的皇家学会。……鼓励并
协调全国各专业的成果,以搜集可能增进科学知识的各种资料。……1754年,“技艺、制造业及商业奖励会”成立,该会为已被确定的成就提供金钱、奖章和其他报酬。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
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据统计,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
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它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
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
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美国发明
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17-18世纪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因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分别指哪些时代?
材料二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2)材料二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3)材料三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是什么?
(4)19世纪末,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但也有不和谐音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和谐音符”在国际关系领域的表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