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7 组卷8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9年8月2日,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1941年12月6日,美国花费巨资,集中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启动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并在1945年7月15日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瞬间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核轰炸的消息传来,爱因斯坦痛心疾首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材料二 对于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国际上一直是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从战争本身角度出发,认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另外一种则是从道义角度出发,否定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请回答:
(1)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提议研制原子弹的本意是什么?他又为什么感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2)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评价“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13-14高三上·宁夏银川·阶段练习
知识点:二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35
7
17
8
8

材料二 科学发现始终是在继承与突破传统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中世纪末期,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对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提出质疑。哥白尼在研究了大量古希腊哲学和天文学著作基础上,经过长期推算,提出“日心说”建立起一个新的宇宙体系——日心体系。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成比例”的学说;并于1610年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1781年,一些科学家根据万有引力理论,通过大量的计算先后发现了海王星与冥王星。
材料三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罗斯福总统建议,应该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随后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但当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的消息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晚年他致力于建立国际控制原子武器的工作上,一辈子从事反战和平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有何不同特点?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建议“研制原子弹”和 “感到懊悔提议研制核武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从这件事情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