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8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葡萄牙人利用以澳门为中心的果阿(印度)、里斯本(葡萄牙)航线,长崎(日本)航线,马尼拉(菲律宾)航线,把生丝、丝绸、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运往各国。西班牙人的“马尼拉大帆船”则把从福建月港等地运来的中国商品,销到美洲的墨西哥、秘鲁、巴拿马、智利等地。后起的荷兰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把中国商品卷入规模更大的全球化贸易之中。
法国年鉴派大师布罗代尔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16世纪“各种协力促成的运动”是西班牙前往美洲……这种远程贸易对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往往是大帆船贸易货物的主要来源,对新西班牙(墨西哥及其附近广大地区)的人民来说,大帆船就是中国船,马尼拉就是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作为大帆船贸易的最重要商品的中国丝货,都以它为集散地而横渡太平洋。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当无拘无束的谈及菲律宾的时候,有如谈及中华帝国的一个省那样。”
这种盛况与江南市镇有着密切的联系,出口的生丝、丝绸主要来源于太湖流域的丝绸业市镇。太湖流域湖丝与丝绸的出口欧洲,从17世纪70年代起,有了历年的统计数字。据统计,1679~1833年的155年中,每年的出口量,从8担上升到9920担……
中国的这种全球化贸易,使大量生丝、丝绸、棉布流向各国,由于海外各国始终处在结构性贸易逆差之中,导致白银货币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据弗兰克研究,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37000吨和75000吨白银……这些白银的大多数也最终流入中国。
——摘自《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江南市镇活跃对全球化贸易背景下中国发展的影响。
14-15高二下·辽宁葫芦岛·期末
知识点: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所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海外,使人们看到了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的果阿(印度)、里斯本(葡萄牙)航线,长崎(日本)航线、马尼拉(菲律宾)航线,把生丝、丝绸、瓷器等中国商品运往各国。西班牙人的“马尼拉帆船”则把从福建月港等地运来的中国商品,销到美洲墨西哥、秘鲁、巴拿马、智利。后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把中国商品卷入规模更大的全球化贸易之中。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材料二   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资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洲、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出现“早期工业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中国沿海和条约口岸崛起的条件。
大帆船贸易是近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就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一银”对流。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摘编自《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海上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尼拉大帆船”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以后,农作物和动物在美洲和欧亚非大陆之间广泛的、双向的、长期的大交流。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品种源自美洲。印第安人首先培植的玉米在16世纪的欧洲已很常见,但直到17世纪才成为欧洲人的食品。由于有了玉米,原本17世纪下半期出现人口衰退的法国和意大利,到18世纪其人口开始回升。而19世纪中后期,由于爱尔兰的马铃薯出现普遍的枯萎病,导致歉收并引发的大饥荒,成为世界近代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之一。

——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编

材料二   中国往往是大帆船贸易货物的主要来源。就墨西哥及其附近的广大地区的人民来说,大帆船就是中国船,马尼拉就是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作为大帆船贸易的最重要商品的中国丝货,都以它为集散地而横渡太平洋。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当无拘无束的谈及菲律宾的时候,有如谈及中华帝国的一个省那样。就马尼拉方面来说,每年航经中国沿海的商船,就是它的繁荣基础。

——选自【美】苏尔兹著《马尼拉大帆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推动农作物和动物在新旧大陆间“大交流”的因素。概述美洲农作物传入欧洲乃至全球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尼拉在当时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