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14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林则徐和徐继畲,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
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畲,要求武力驱逐英人。徐继畲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畲被革职。——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乌山之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在对待"英人租赁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的问题上,林则徐和徐继畲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
(2)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价。
12-13高三下·湖北武汉·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850年英国驻福州代理领事金执尔替两名英国传教士租赁南门内乌石山上神光寺2间房屋居住,得到候官县知县兴廉批准。当时闽浙总督规定只允许领事馆设在城内,其他外国侨民只能居住在城外。这时,退休官员林则徐联合福州地方士绅,写信质问兴廉和英国领事,要求强行驱逐传教士,而福建巡抚徐继畲则认为应劝说传教士自行搬到城外以平息此事。不久,在京的一些福建籍的官僚先后上书成丰皇帝,称福州为省会,不可让外国人居住城内,并指责徐继畲偏袒外人,丧失民心,有汉奸嫌疑。于是咸丰下旨,1851年初两名英国人被迫迁出神光寺,搬至鸟石山道山观英国翻译官住地,事件遂告平息。徐继畲因“身膺疆寄,抚驭之道,岂竞毫无主见,任令滋扰”的理由被革职。此即近代史上著名的“神先寺事件”。(注:中英双方关于“通商口岸”的范围一直有争议。)

——改编自《清史稿·卷四百二十二》


材料二徐继畲在回顾往昔岁月时说过:“在闽藩任内,偶著《瀛环志略》一书,甫经付梓,即腾谤议。……旋因夷人租屋一事坚守成见,不敢启衅边隅,遂致弹章迭上,万矢环攻。”这大约都是徐继畲始料所不及的:前者使他享誉后世,后者却令他至今仍被人称为“妥协投降”。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林则徐和徐继畲在“神光寺事件”中对待传教士态度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对徐继畲作一简要评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