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0
中国近代经历了新旧思想的交锋,引发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近代以来不同社会思潮对中西文化的态度。请你填充下列表格空白处。
社会思潮
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新文化运动




通过对维新思潮人物的探究,同学们又搜集到如下史料:
史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定》
史料二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2)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
(3)从史料一到史料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
15-16高三上·山东泰安·期末
知识点:维新变法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学课本)

材料四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五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戊戌政变记》

材料六   光绪帝颁布的诏书,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还能认真执行外,其他地方督抚,都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如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谭钟麟在6、7月间“谕令筹办之事,竟无一字复奏”。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由、主张,并简要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字数不得超过180字。
(2)根据材料四、五、六,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康有为的主张及其特点和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