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112
中国龙的形象变迁。
   汉墓葬画石像《乘龙升仙图》
东晋道教经典《抱朴子》一书称只要服用神丹,就能“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

使用龙纹也是皇帝尊贵身份的象征,中国从元代开始禁止民间织造有龙纹的布匹,明清时期更是严厉禁止下官和百姓僭用龙纹。
17世纪中国在欧洲各国的最早形象,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瓷器形成的……当时绣有龙凤图案的服装被认为是最时尚的,西方人感到这些东方怪物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美感。
——摘自《中国龙的发明》

1862年为适应国际外交惯例,清朝将三角黄龙旗作为水师官船的对外标识,1888年正式创立了国旗——四角黄龙旗。到1900年之后,商人热衷于在商业场所悬挂大清龙旗,作为招揽生意的幌子。


1997年至2013年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以龙作为象征主体的漫画多达14幅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历史背景,解读中国龙的形象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5-16高三上·北京东城·阶段练习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的形象和它承载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演变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龙”的形象出自远古的图腾崇拜,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唐宋之后,龙发展成为皇权的象征,成为皇帝统治黎民百姓的工具。卫帝称“真龙天子”,借助神话的力量稳固统治。明清时期,龙除了象征皇权的一面,它作为吉祥瑞兽的一面越来越显现出来,而且又回到了民间。每到正月,舞龙成了受百性欢迎的娱乐节目。

材料二   刘杨《论神话龙形象表征含义的变迁?》

为方便大清水师与西方海军交涉,清政府制作三角龙旗作为中国水师的标志。1888年,龙族正式成为“国旗”。义和团运动之后,皇权被大大削弱,商家则相约以爱国之名高挂龙旗。大清王朝也逐渐认识到龙旗对于凝聚民心的作用。有意识地提倡各工商机构及学校等在国事庆典中悬挂龙旗,自此,龙旗作为国旗开始广泛得到民众认可。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大清龙旗结来了它的历史使命。虽然如此,经过这段历史的洗礼,中国人把“龙”与民族、国家联系起来,龙成为民族、国家的象征物。

——武婷婷《“中国龙”的探源和解密——评施爱东<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龙文化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龙旗的使用有何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国龙”形象的演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哪些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官员建议不宜像这样“一元”“二元”表述纪年,而应以祥瑞为每一纪元命名。武帝遂陆续追改其纪元为“建元”、“元光”等。此外,西汉前期各诸侯王也和皇帝的纪年形式一样,以自己王国内诸侯王的在位年数来纪年,皇帝与诸侯间便颇有分庭抗礼之势。汉武帝用年号纪年后,历朝历代皇帝纪年都有年号而诸侯没有,年号从其诞生时起就成了皇帝神圣统治权威的突出象征。

——摘编自辛德勇《年号背后的玄机与深意》

材料二 清末,很多知识分子提出了革新纪年方式的主张。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六年”,改立孔子纪年亦成为其变法的一项重要主张。1903年,刘师培强调“黄帝纪年”对于汉民族保持“特立之性质”的重要作用。1903年,高梦旦提出中国应该使用西方通行的“耶稣纪年”,认为纪年仅仅只是符号,符号就应该使用简便而又通行之例,“耶稣纪年”正代表这一趋势。各种歧异的纪年主张,都借用了西方宗教的例证作为自己合理性的依据。如康有为认为:“大地各国,皆以教主纪年。”刘师培说:“吾观泰西各国,莫不用耶稣降世纪年。”1919年底,钱玄同认为中国当采用世界通用之公历纪年(即耶稣纪年),公历纪年和基督教是不相干的。此想法在当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1949年,新中国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

——摘编自朱文哲《从“耶稣”到“公元”:近代中国纪年公理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用年号纪年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提出革新纪年方式的原因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近代以来耶稣(公元)纪年在中国最终确立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