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国际秩序演进的思想根源,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国际秩序观的矛盾斗争。美国的冷战自由主义秩序观将自身塑造成为反对共产主义、反对所谓“极权”压迫体制的世界领导者,将美苏及其两个阵营、两个地缘政治超级权力之间的对抗塑造成为自由和专制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对抗,美国以此为基调界定了冷战时期的对苏遏制大战略。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双方的冷战秩序观博弈出现新的重大变化,美苏在秩序观上均出现了各自走向现实主义的相互靠拢趋向。但这一相互靠拢是短暂的,它并不符合美苏双方的意识形态需求和传统政治思维。美国里根政府以更大的力度迅速恢复了冷战自由主义的秩序观,全面发动对苏联的新冷战。

——摘编自葛腾飞、陈曦《冷战国际秩序的演进:大国秩序观与国际秩序斗争》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军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全球战略从冷战时期到当今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演变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20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湖南衡阳·三模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和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和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中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主要是美国)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社会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材料三   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实质,并说说美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后期国际格局的特点。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将来“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合作走向了战后对抗。国际关系的变动,给中共对外政策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美苏对峙的环境中选择最有利于中国革命的策略?起初,针对美苏转向对抗的形势,中共并不打算偏就哪一方,而是想独立自主地奉行对外政策。但是,作为两大阵营的领导国,美国和苏联都想尽可能使中国这个地域、人口大国加入到各自的队伍中来,这在客观上使得中国很难中立,必须得明确自己的立场。后来,随着美、苏两国对待国共内战和新中国的态度的变化、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新中国不得不放弃中立的可能,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摘编自张秀华《关于“一边倒”外交政策》

材料二   中苏结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介入朝鲜战争,而对越战争之前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中美建交。朝鲜战争与中国对越战争的一个共同点是中国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盟关系。两次结盟使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对外关系战略高度统一,实现了三者的良性发展。冷战时期中国同苏、美的两次结盟行为及其背后反映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是长远的、全面的。

——摘编自牛军《冷战时期中国对外三次战略决策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推行“一边倒”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论述冷战时期中国同苏、美的两次结盟行为所产生的战略影响。
冷战结束之后,冷战史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可以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提供历史之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研究冷战史、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的学者们来说,冷战结束后的十余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期。在这十余年间,我们得到了大量来自俄国、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以及中国的新解密的档案资料与其他文献资料,这使得我们有可能重新审视冷战史和20世纪国际关系史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从而使得整个领域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巨大进展。新解密的文件冲击了冷战历史研究者的旧有观点。通过阅读这些新资料,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域,并更为重视“机制”的作用。新档案资料的出现,使得我们有可能从一个全球化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冷战的发生和发展。人们不再把冷战仅仅视为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包括东亚、南亚、非洲、中东这样一些地区的历史也被整合到冷战的全球性历史叙述中来。

——摘编自李丹慧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结束以来有关冷战历史研究的变化。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由于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差异,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产生了难以调和的各种矛盾。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世界格局呈现两极化。美苏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但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双方的关系呈现“相互遏制,不动武力”的特点。

——摘编自沈志华、余伟民《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崛起,随着不结盟运动进一步发展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此同时,西欧联合图强、日本经济腾飞 , 资本主义阵营分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国际舞台上 ,既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又有西欧、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结构的制约,使两极格局走向松动,趋向弱化。

——摘编自孙宝珊《战后世界两种国际格局的两个历程》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格局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当代国际体系正经历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几百年来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变革与重构涉及国际权力和国家利益的重新分配与重建,使国际关系变得更加严峻复杂。它也使世界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选择,形成世界大国激烈的战略博弈。     

——摘编自刘清才、刘婷婷《当代国际体系变革与中国外交选择》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代国际体系变革的表现。

材料五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人民网《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