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长期确立的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成功开拓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时期

现代化目

标现代化实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年前)1956年八大将“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奋斗任务写入党章。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思想:《论十大关系》
政治:民主法治建设
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精神文明:英勇奋斗革命传统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时期( 1978--201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思想:拨乱反正;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
政治: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小康社会
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外交理念
精神文明: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
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政治: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
经济:扩大高水平开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外交: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程实《“现代化”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提炼一个观点,对新中国的现代化进行评析。(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湖南衡阳·三模
知识点: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八大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战略构想(部分)

时间内容
建国初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给中国的定位是: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后来这一目标被表述为“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1953年底,经毛泽东审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对现代化是这样概括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
1964年底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任务:“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2中共十二大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大会把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由先前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改为实现小康,从战略指导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问题。
1987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三步走:第一步,1980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2党的十八大报告将21世纪上半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正式概括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围绕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摘编自王立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发展的历程与展望》

围绕“新中国的现代化”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两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基础薄弱,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但在工业化道路探索过程中,造成了生产力释放受阻、农业和商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这有违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特征,其发展战略亟须调整。在这一阶段的后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探索中国式的工业化模式,19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材料二:世界主要现代化道路简表

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取向对外关系
西方现代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战争、殖民、掠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丛林法则
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国沙文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人民为中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争霸、和平相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一则论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