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在美国累克-塞克塞斯市召开联合国国际自然保护科学技术会议。1958年起,在日内瓦召开世界海洋法会议,对保护海洋资源问题进行过多次协商。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了全人类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了维护地球环境而共同努力。1973年,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此后,国际环境立法增加到100多项。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隆重举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文件。150个国家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97年,第3次《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东京召开,通过《京都议定书》,从法律上为工业化国家设定了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2007年,在巴厘岛举行第13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2009年,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提出自己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6年,《巴黎协定》达成,继续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落实。20176月,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发世界各国对“巴黎气候进程”的普遍担心。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国际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末以来的国际环境治理体系。
23-24高三下·江西吉安·阶段练习
知识点: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污染是工业革命的“副作用”。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环保运动业已兴起,贵族在一定意义上起到核心和关键作用。事实上,他们作为最富裕的人群,林田和地产广阔,受污染影响的概率更高。1864年,在德比伯爵和斯坦利勋爵共同推动下,《碱法案》通过,对工厂主排放污染的行为起到制约作用。英国近代环境保护思想最早可溯源于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热烈赞颂湖区美景,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最初想法。著名社会改革家奥克塔维亚·希尔发起过“花园城市”运动和住房改革计划,致力于改善城市下层阶级的生活环境,以缓解日益紧张的阶级关系。此外,19世纪英国的一系列宪政改革削弱了上院职能。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促使贵族主动投身环保行动,使自身成为了19世纪英国社会改革大潮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思安、刘景华《19世纪英国贵族与环境保护》

材料二   西方国家在环境污染发生初期,采取过一些限制性措施,颁布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如英国1864年颁布的《碱业法》、1876年颁布的《河流防污法》等。1970,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 ,发表《东京宣言》;1972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对环境的认真治理,工作重点是制定经济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长期政策。20世纪70—80年代,这些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上不断增加投资,如美国、日本的环境保护投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此外,还大力开展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开发低污染和无污染的工艺技术。这样,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

——摘编自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贵族积极参与环保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二战后美国环境污染重大事件简表

年代重大事件
1947年大城市洛杉矾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尾气在阳光作用下产生有毒气体,近30000人五官发病、头疼、胸闷。
1950年共和党、民主党议员在国会相互扯皮,使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11个法案无法通过。
1951年纽约民众抗议为北约生产武器的跨国公司排放污水,被定为“暴乱”,遭到国民警卫队镇压。
195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7个州政府因排污标准发生纠纷36例。

——摘编自胡蝶《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等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和卢拉总统在会谈中认同,气候变化是我们所处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发达国家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承担历史责任,我们继续对发达国家未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表示严重关切。我们决心进一步加强多边主义,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政策空间,树立一个集体性的、反对单边主义的、国际社会合作团结的典范。我们决定为今年晚些时候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作出贡献,落实该公约和《巴黎协定》。我们承诺:在可持续和低碳全球经济转型等领域,拓展和深化双边合作。我们计划通过有效执行相关法律,共同支持消除全球非法采伐和毁林的行为。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15日电《中国—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不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的美国与当今中国在环境治理上的差异。
历史,记录着人们为了生存发展进行的不间断的努力。依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20世纪50、60年代,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工业迅猛发展与公害泛滥的年代,至今被称为“世界八大污染事件”中的六件发生于此时期的美国、日本以及英国。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代表出席。会议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行动计划》,中国政府派出40人的代表团参加。1979年9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性原则并被广泛接受;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九五”期间全国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2014年9月召开联合国气候峰会,众多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历史上的欧美国家通过基于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发展模式已不应再被模仿。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权益的基础上,提出遵循公平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化”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有何不同,并归纳出影响核心区域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关于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