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年,北洋大学制定了《外国留学生规程》,“外国人愿来本校留学者,须于本校招生时,用中英两国文字开具请愿书,说明国籍、住址、最近亲属或后见人之姓名、住址及本人在何处学校毕业,亲自报名并呈最近相片一张及最后毕业证书……俟核准后,随本国人同受入学试验”。

——摘编自余子侠、吉艳艳、王海凤等著《外人来华留学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   1947416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外国学生来华学习除可经中国驻外使馆报送外,还可由其他国外国际文化合作机关保送。还要求学校放宽入学试验,并设法为中国文成绩差者补习,同时还规定学校指定专门人员指导外国留学生。

——摘编自余子侠、吉艳艳、王海凤等著《外人来华留学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1979年,国务院批准《关于接收自费外国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问题的请示》,1980年,中国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办外国人中文短训问题的通知》。1984年,在中国高校学习的留学生总数增至6144人,其中自费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增至3551人。1989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招收自费外国来华留学生的有关规定》,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招生权力,使我国高校可以直接面对国际学生市场。

——摘编自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1978-2008)》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北洋政府相比,国民政府留学政策的发展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至1989年外国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
23-24高三下·江西吉安·阶段练习
知识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 -1956 年,来华留学生1891人,来自世界19个国家,其中主要来自社会主义国家。1957-1965 年,来华留学生5368人,来自世界69个国家,美国、瑞典、西班牙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现了零的突破,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留学生人数由40多人增长到300多人,汉语是这些来华留学生的首选课程。为了促进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中央政府相继颁布了《各人民民主国家来华留学生暂行管理办法(草案)》《各国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关于接收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来我国学习的修改意见》等文件,给予来华留学生减免学费、发放奖学金以及生活补助等政策。

----摘编自张玉永《建国后来华 留学生政策研究》

材料二1978 在华留学生为1900人,全部享受政府奖学金。2006年一年中来华留学生162695人,其中自费留学生125783人,日本和韩国学生是来华留学的主力军。来华留学的学生层次不仅包括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也包括短期进修生,他们选择就读的高校以及专业更加多元与丰富。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表现,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结果。1992 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扩大了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激发了高校招收留学生的积极性。1998 年国家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的通知》规范了自费留学生的管理。此外,我国还通过建立“中国文化研究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等奖学金制度和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鼓励和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并提高奖学金的使用效益。

-----摘编自郑向荣《建国六十年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及其发展因素分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1965 年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来华留学生的变化及其背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除了完善取士制度,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学制体系。中央设有国子监总辖各学。国子监既是最高学府,又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下设国子学、太学、书学、算学、律学等,此外还有弘文馆和崇文馆。唐代还出现众多门类、范围广阔的实科专门学校。

唐宋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机构——书院。书院原为藏书、校书之地或私人治学、隐居之地。宋代则将书院发展为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元代政府大力扶持书院,书院院址多选于山林名胜之地,主持人称为“洞主”或“山长”。书院的出现,不仅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代表着社会良知,担当着社会道义,是批判现实社会黑暗腐朽势力的一股力量。到了明代,由于阉党魏忠贤矫旨尽毁国中书院,此后书院渐渐衰落。明代的学校,中央设有国子监(贵族学校),地方设有府学、州学、县学,在边疆及特殊地方则有卫校(军事学校)。清代学制大抵沿袭明朝,科举制沿袭宋元,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种。考试内容:第一类为经义,出题限于四书五经,文体多为八股;第二类为诏诰律令;第三类为经史时务策。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   1901年以后,清政府对传统教育体制改革,改造各级官学,书院改设学堂,改革和废除科举取士制度。废除科举制度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大发展,促进了留学潮流的高涨,加速了传统教育观念、人才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在晚清最后十年中,留日学生在留学生中占大多数。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在政策上提倡、鼓励;日本政府推行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民族危亡感的强烈震荡;中日两国在地理、文化上的接近。留学生们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这场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变革中,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引进西方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育学说,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初步确立、近代教育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热情投身各级各类新式学堂的创办,为中国近代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特别是初等教育体系、中等教育体系、师范教育、事业教育、军事教育、法政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留学生中产生了中国第一代近代教育家群体。这些变革实现了以日本教育为模板改革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加速了正在走向衰亡的封建教育体制的解体,以空前的规模和深度引进了近代西方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近代教育理论、教育学说、教育观念第一次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培养和造就了中国一批具有近代意识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1.6年,2018年,这一数字已提升至10.6年,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至1976年:扫盲运动到基础教育。1949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于1951年起先后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在扫盲运动展开的过程中,基础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1977年—2011年:全面发展基础教育。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了湖南省桃江县《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情况报告》,报告中指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培养技术人才,其基础在于教育。故要求各级党政官员,切实抓好小学教育的普及。2012年至2019年: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信息化,逐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从最初的扫盲运动到之后基础教育,再到如今推进教育信息化2.0,中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跨越式的飞速发展。

——摘编自《教育强国之路!图说中国70年教育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清末兴学热潮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外国
鸦片战争后,开设宗教、西学等课程的西方教会学校在中国出现。
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机械学校等出现。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
19世纪30年代,普鲁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公立中小学教育体系。
1848年,法国教育部长卡诺向国会提交关于普及义务教育的改革方案。
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出版《教育论》,提出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
1895年,盛宣怀创立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仿造西方学校体系,分为初、中、高级,具有近代三级学制雏形。
1898年,梁启超、经元善创立上海经正女学,兼修中西学科。
1898年,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全人教育”理念,指出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之上。
19世纪下半叶,在曼彻斯特等城市涌现了私立的、男女均可入学的新大学。
1899年,英国成立教育委员会,初步完成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
20世纪初,清政府公布了第一个近代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科举制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科举制度,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提出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23年陶行知与晏阳日初等倡导推行平民教育,关注农民和乡村的教育问题。
1906年,法国教育家涂尔干指出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为工业经济输送技术工人,二是通过文化传递整合社会,提出要注重道德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新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有爱伦、罗素等人,关注妇女、儿童、平民,注重教育民主化、品性化。
1924年英国发布《哈多报告》,“人人受中等教育”的理想模式被广为接受。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