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20年代以后,意大利不断增加其在也门地区的经济渗透。对将非洲作为势力范围的英国而言,意大利的行动具有威胁性。19378月下旬以来,英国政府频频收到关于意大利在曼德海峡附近逐渐增多的反英活动的“未经证实的流言”,认为这是“意大利准备向红海东南沿海扩张、实现控制曼德海峡目的”的证据。英国首相张伯伦希望同意大利重新进行协商。1938416日,两国正式签订了《复活节协议》。英国认可意大利对大、小哈尼什群岛等岛屿的实际控制权,还承认意大利在意埃战争之后建立的“东非帝国”。作为交换,意大利政府对英国在哈德拉毛的扩张不再提出异议,承诺放弃通过经济渗透的方式谋取在也门的政治特权。这样的协定依然不能解决英意两国战略目标之间的根本矛盾,意大利只能等待战争的爆发以便有机会去挑战英国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

——摘编自王波《英国与意大利对曼德海峡的争夺及其影响(1914193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积极签署《复活节协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复活节协议》的影响。
2024·陕西安康·模拟预测
知识点: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加以制裁。
1935—1936年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1939年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1938年9月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的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1)根据材料,概括绥靖政策的基本内涵。

材料二: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给英国以沉重打击。1933年以后,英国经济开始复苏,1934年开始重整军备。面对德国的威胁,英国政府自觉软弱,又不肯大规模的扩军,便企图通过绥靖外交,弥补国防力量的不足。1936年,英国首相张伯伦表示:“我相信,通过运用小心谨慎的外交活动,我们可以防止战争,也许可以无限期地防止。”

1935年6月,英国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1936年,面对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英国反对采取对德制裁措施。德意联合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吞并奥地利,英国都予以容忍,慕尼黑会议是英国对德绥靖的顶点。

英国政府不肯全力重整军备,而把绥靖外交当作避免世界大战的有力手段。就这样,英国在军备十分不足的情况下被拖入了战争,并在战争中初期遭到了一连串的惨败。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推行绥靖外交的原因。
(3)根据材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绥靖政策”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