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第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第五十一条:“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

(1)根据材料,归纳国际社会在限制战争权方面的阶段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联合国。
23-24高一下·广东东莞·阶段练习
知识点: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战争开始时,德意志人口有3000万,战争结束时,只剩下1200万。三分之二的个人财产被破坏。很多曾经繁荣的大城市被削弱到只剩下躯壳,到处都是农民茅舍和贵族宫殿被烧焦的废墟,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留下的创伤几乎难以形容。……但是战争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各教派之间剑拔弩张的局面得到了缓解。

——(美)迈尔斯《世界通史(下)》

材料二   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   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   “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   “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   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第五十一条   “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战争带来的影响。
(2)参考材料二,运用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国际法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重要的国际法文件

时间国际文件基本内容
1919《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二条   ……联盟会员国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在仲裁或司法裁决或行政院报告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第十六条   (一)会员国不顾本盟约……而从事战争者,即视为对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及其人民将与之断绝商业上或财政上或个人之往来。……
1928《非战公约》第一条   缔约国各方……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1945《联合国宪章》第二条   ……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主要的国际法实践活动及其理念。

主要活动
中国的条约实践1949年至1978年的除旧纳新到1979年至1990年的积极参与再到1991年至今的深度融入。新中国建立至今,对外签订了27000多项双边条约,500多项多边条约,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国际交往的方方面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多年来,五项原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追求独立、自主、自强、发展的普遍诉求,也促进了拥有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五项原则有着深刻的国际法内涵。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方面保证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另一方面更保证了港澳特区的繁荣稳定。实践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更是对当代国际法的践行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83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外交理念被写入中国《宪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丰富的国际法内涵,包括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五个方面。

——摘自外交部贾桂德司长的演讲《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国际法实践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20世纪前半期人类为避免战争所做的努力,并对这些努力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的国际法实践活动及其理念所体现的鲜明特色,分析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