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
【“昭君出塞”的演化与历史叙事】
时间类型出处故事主要情节
东汉史书班固《汉书》1)单于自言愿婿汉氏;
2)元帝应允,赐昭君给单于;
3)单于欢喜,上书愿保边境安宁;
4)昭君生子,后从胡俗复嫁呼韩邪之子。
宋(南朝)史书范晔《后汉书》1)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2)单于来朝,元帝以宫女赐之;
3)昭君入宫后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匈奴;
4)帝见(昭君貌美)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于匈奴;
5)昭君生二子,及单于死,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妻)。
元代杂剧马致远
《汉宫
秋》
1)昭君貌美,但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被其画得丑陋,独处冷宫;
2)元帝终见昭君,封为明妃,欲将毛延寿斩首;
3)毛延寿投奔单于,怂恿单于要挟汉帝献出昭君和亲;
4)匈奴强而汉弱,昭君自请和番,以息刀兵;
5)昭君不舍故国,不事二夫,在番汉交界处投江身亡;
6)元帝将毛延寿斩首,祭献明妃。

(1)根据上表中的史书,概括“昭君出塞”的主要梗概。
(2)《汉宫秋》作为文学作品,根据材料指出《汉宫秋》与史书中“昭君出塞”叙事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分析《汉宫秋》创作的时代背景。
23-24高二下·湖北·阶段练习
知识点: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每个时代的再叙述,都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价值观念与文化心理。

时间作者及作品主要内容
东晋孔衍《琴操》王昭君因“积悲怨”,从被动的“待诏掖庭”而演变为主动地“自请出塞”,并借机对元帝加以嘲讽。

元代

马致远《汉宫秋》
昭君“乃天下绝色”,皇宫选美时,她不肯贿赂毛延寿被打入冷宫,偶然得到皇上恩宠,但又被心怀叵测的毛延寿将美人图献于单于。匈奴压境,昭君自请出塞和亲,避免一战,后来身处异邦,但她依然眷恋汉朝,义不受辱,纵身投江。
晚明陈与郊《昭君出塞》昭君的悲怨充斥于整个剧本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民族矛盾的背景,突出了红颜薄命和人生无常。

1924年

郭沫若《王昭君》
昭君恋人投江而死,母亲因其远嫁而发疯死去,使她看清了统治者的真面目。面对帝王的求爱她严辞拒绝,对卑鄙无耻的画师她回之一记响亮的耳光。她揭露了元帝荒淫无耻的丑恶本质,以人的尊严反对封建帝王的权威。

1978年
曹禺《王昭君》王昭君是绝代倾国之色,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族的团结,自愿赴蛮荒之地和亲。她顾大局,讲团结,识全体,处处谨慎,步步设防,终于完成了汉、胡团结的伟大任务。

——据马巍《历史人物与时代精神》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段,指出王昭君形象的差异,并从写作时代的角度分析其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