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1851年,全国已有大小城镇580座。从英国城市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来看,此时的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发展成为以城镇为主体的国家。当时,大约有360个城市居民过万人,但也有194个城镇人数不足3000人。此时的伦敦汇集着豪华的宫殿、宏伟的政府办公楼、高耸的大教堂、金融机构、博物馆、艺术馆和俱乐部,当然也充斥着贫民屋,到处都是肮脏混乱和无序。在这些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切均是随着产业革命的步伐自然而然地发展的。

——摘编自陆伟芳《英国近代城市化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在二战的大摧毁之后,英国的城市规划人员有意识地寻求将伦敦市中心拥挤的工业及人口向郊区转移,并于1943年首次启动阿伯克龙比计划,重点强调发展“新城”,旨在扩展首都的周边面积。伦敦周围向不可能在城市中心拥有自己住宅的城市中产阶级,甚至工人阶级提供了住所。1960年以后,伦敦市中心人口开始流失,而整个地区尤其城市周边人口增长十分明显。英格兰南部的大部分,甚至是中部正在迅速地变成伦敦广阔而分散的郊区,以致像肯特郡和康沃尔郡这样的曾经距离遥远的农村地区,也异想天开地想成为伦敦的住房供应市场。而并非所有到乡下的人都要每天通勤,有些人一周内通勤两到三次,平时在家里或卫星城的办公室里工作。

——摘编自[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3-24高二下·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1851年增加到52%,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1851年,英国已有580 多座城镇,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已有7个,移民人数约1790 万人。这一时期推动城市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和休闲城镇层出不穷。英国的近代城市化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主义时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材料二   20世纪中后期,在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趋势。这里的“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中心人口过度聚集,开始逐步向城市周边迁移,同时城市中心的部分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也向周围蔓延扩散。随着逆城市化现象的发展,城市周围农村地区发展迅速,而城市中心出现了衰退趋势。

——摘编自曹立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1978~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的过程。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同时,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摘编自《百年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背景。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的经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50年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1851年增加到52%,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已有7个,移民人数约1790万人。这时期推动城市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和休闲城镇层出不穷。英国的近代城市化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主义时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材料二20世纪中后期,在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趋势。这里的“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中心人口过度聚集,开始逐步向城市周边迁移,同时城市中心的部分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也向周围蔓延扩散。随着逆城市化现象的发展,城市周围农村地区发展迅速,而城市中心出现了衰退趋势。

——摘编自曹立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1978到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过程。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同时,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摘编自《百年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和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的经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城市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大致是从鸦片战争后,即十九世纪4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时20世纪40年代末为止,前后经历了约100年的时间。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历史也和近代工业化一样。

——摘编自王圣学《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材料二   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移民的强大拉力。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城市率先异军突起。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亦给英国平添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使英国由一个封闭分散的农牧社会变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城市文明社会。

——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材料三   在二战期间,美国大量的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城市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大力促进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买房者提供各种住房贷款与税费减免。20世纪40—60年代美国城市产生了中产阶级大规模人口“郊区化”运动。美国社会心理的怀旧“归乡”情结及住房政策客观上加速了郊区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原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

——摘编自唐燕、贺静《“大混住、小聚居”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设想》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和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的美国城市人口“郊区化”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