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国位于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乔治·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

材料二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避免涉足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以“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拒绝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战后“威尔逊主义”试图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建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美国在孤立主义掩饰下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逐渐暴露。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演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后“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根据材料一、理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评述。
2024·河北·模拟预测
知识点: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冷战与两极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18771917年部分工业产量统计

工业产品18771887189719071917
原钢产量(千吨)579339372722373745784
原油产量(千吨)1780377180632214644709
汽车产量(千辆)441874
发电(10亿瓦小时)1412143429

——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

材料二   美国的自然资源牛富,得天独厚。煤、铁、天然气、钾矿和磷矿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面积广,水力资源充沛,西部有广大肥沃的土地可以开垦。……美国地处西半球.邻国多为弱国,不仅不受入侵的威胁,而且可以支配其它关洲国家,也不需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国力弱小时,东西两大洋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美国的国家安全,国力壮大后,两洋又变成对外扩张的捷径。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避免涉足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以"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拒绝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战后"威尔逊主义"试图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建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美国在孤立主义掩饰下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逐渐暴露。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演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后"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崛起的原因。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评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孤立主义的来龙去脉

孤立主义曾是美国长期推行的外交政策。对美国孤立主义政策来龙去脉及其历史影响的研究,是史学界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以下是三组同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相关的材料。

材料一

地图上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心目中的美国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国位于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乔治·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之争威尔逊从欧洲回来时……他把新创立的国联看成是战争的最佳遗产。但许多美国人担心,参加国联意味着美国将长期而漫无边际地卷入其他国家的事务之中。威尔逊则强调,如果不连续地卷入世界事务,美国将无法拯救世界。由来自马萨诸塞的参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奇领头的反对派则声称,国联将使美国丧失采取行动的自由。……191911月和19203月,参议院两次拒绝接受《凡尔赛和约》。

——【美】埃利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

材料三   美国有关军火交易的规范

国会批准时间核心内容
19358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任何地方(或美国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交战国使用的任何港口(或经中立国转运交战国),均属违法。

——美国《中立法案》

193911允许现购自运的武器及军火交易。

——美国《中立法案》修正案

19413授权总统售卖、转移、交换、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

——美国《租借法案》

(1)根据材料一,理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
(2)说明材料二中的史料对研究一战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有何价值。
(3)以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审视美国军火交易规范调整历程,并简要说明其调整原因。
从建国初期的华盛顿到一战时期的威尔逊再到二战时期的罗斯福,美国的外交政策悄然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

——改编自(1796年)华盛顿的《告别演说》

材料二   一战后期,参战后美国的外交重点显然稍稍发生了变化,开始从拉美和远东转移到欧洲这个主战场。……在一战即将结束及结束后,美国的战略目标已十分清晰,那就是要在美国的主导下,重建战后世界新秩序。

在创建国际联盟的整个过程中,美国总统威尔逊起了很大作用。但国联的成立未使美国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也未实现美国取得战后世界领导权的计划,这就引起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吵。威尔逊的政敌共和党操纵参议院,以国联盟约没有体现美国的战略目标为借口,拒绝批准威尔逊已签了字的凡尔赛条约,也拒绝加入国际联盟。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等改编

材料三   美国自从在国联问题上失误之后,孤立主义一度重新甚嚣尘上。……二战爆发后的几年,以往美国执政的政策基本未变,在1935-1937年间接连通过几个“中立法案”,声称要避免“重犯”上次欧战时的错误。……19405月巴黎陷落后,罗斯福不得不公开表示:“民主制度已经遭到了危险”,美国应当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这无疑是美国改变其“中立”政策的重要信号。

——摘自何顺果著的《美国历史十五讲》


(1)写出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时欧洲正在发生的“争执”。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所奉行的“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并简析这一政策对19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一战后威尔逊为“在美国的主导下,重建战后世界新秩序”所做的努力,并简析美国之所以“拒绝加入国际联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巴黎陷落后罗斯福“改变其‘中立’政策”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华盛顿时代到威尔逊、罗斯福时代美国外交政策悄然发生的变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