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杨慎(1488-1559),四川新都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代重臣,著名文学家,父亲是两朝首辅杨廷和。13岁随父入京途中写出《黄叶诗》,受到首辅李东阳赏识收为门徒。杨慎24岁(明武宗正德六年即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为官清廉耿介,武宗贪玩不理朝政,他上疏抗谏无果后辞官回家。世宗(武宗堂弟,年号嘉靖)继位后他官复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中极力维护儒家伦理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他在36年戍边中,率家奴和士兵平定滇南安铨、凤朝文叛乱;到滇各地讲学授徒,致力于民族文化教育。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传唱千年,编写了诗文总集《全蜀艺文志》等;他的文献学思想自成体系,将《诗经》研究推上了考据的轨道;同时他在医药、民俗、动植物、地理等方面留有著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去世。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杨慎一生博学多才,诗文词曲都有很高成就。为官和谪戍期间政绩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摘编自《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杨慎:一生跌宕成就一代鸿儒》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杨慎仕途之坎坷和成就之斐然作归因分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杨慎多方面的贡献。
2024·青海西宁·二模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生于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双井村。双井黄家是当地的世家望族,据族谱记载,黄家在庭坚前四代中就有9人官至司徒、光禄大夫等。黄庭坚“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1058年跟随舅舅李常出门游学,博览群书,研读百家经典。1067年考中进士,“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曾书写《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作为为官信条。元丰八年(1085年),供职史官,参与主编《资治通鉴》《神宗实录》。1095年,黄庭坚被贬至巴蜀黔州,他在当地筑桥铺路,开办私塾,写诗作词,研习书法,将篆书与隶书的笔运用于行草书,创作出中国书法史上最长的经典长卷《廉颇蔺相如列卷》,与蔡襄、苏轼、米芾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黄庭坚一生留下两千多首诗歌散文,在被贬至戎州时,写出了著名的《鹧鸪天》。崇宁二年(1103年),黄庭坚被流放宜州(今广西宜山),两年后病逝。后南宋高宗以黄庭坚16字《戒石铭》为标准,要求各州县刻石并设置在州县官员座右,两宋及以后《戒石铭》遍及各州县。

-摘编自《宋史·黄庭坚传》


(1)根据材料,概括黄庭坚的政治及文化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庭坚能作出诸多贡献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