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

工业劳动模范

农业劳动模范

王崇伦: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刨车工,先后改进八种工具,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创下一年完成4年工作量的记录,备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李顺达:1944—1946年两次被评为太行山一等劳动模范。1950年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2年,评为“全国劳模”,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赵梦桃:西北国棉一厂细纱工,是优秀的“郝建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

-----------摘自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下册P95)

材料二   在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艰苦创业的大庆油田工人王进喜,公而忘私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舍身抢救国家财产的青年女工向秀丽等。

-----------摘自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下册P10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又一批功勋卓著的时代先进人物脱颖而出

袁隆平一生与人类的“饥饿”作斗争,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
屠呦呦中国医学界的骄傲。2015年因青蒿素研究获“诺贝尔医学奖”
南仁东中国天眼之父
孙永才“中国速度”的骄傲
戴明盟第一个在中国“辽宁舰”起降舰载机的飞行员

-----------摘自网络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以“时代与精神”为主题,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2024·湖南邵阳·三模
知识点: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1949-1976)一五计划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4年,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千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材料

人物简介
王进喜
19231970
中共党员,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劳动模范。1959年,创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一年的进尺相当于旧中国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20世纪60年代,率领1205支钻井队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邓小平
19041997
中共党员,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在南方谈话提出“发展中才是硬道理”,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吴孟超
19222021
中共党员,医学家、教育家。1960年发明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1963年,突破了“中肝叶”手术的禁区,令世人震惊。1975年,切除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40年来共施行肝癌手术8000余例;小肝癌(小于5厘米)手术1000余例,手术5年生存率达79.8%,最长存活36年。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袁隆平
19302021
无党派人士,科学家。1961年,当时正值全国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1965年,他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此后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的“无性杂交”学说。1973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截至2012年,杂交水稻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根据材料,选取中国近现代史中两个人物,谈谈你对鲁迅认识的理解。(要求:人物选取自材料或自拟皆可。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行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将“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蒋介石为急于使红军出师作战,才同意红军改编和设总指挥部,并答应不派参谋长。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联合政府在延安正式建立,通过议会选举成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中国两个政权由尖锐对立转变为并存合作的局面。

——摘编自李荣武、范丽梅《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一国两制”》

材料二   在历史教科书中,1983年之前一般没有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问题。

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学历史专业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开始正面提到了这种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也对全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及其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特别是被压迫民族的进步。出现了一个新的提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从战争进程的角度点明了中国的作用,对于提升抗日战争的意义是有益的。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   

——以上资料根据李良玉《正确的历史观念与完整的历史书写——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7年9月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合作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日战争研究发生变化的背景,并说明中国设立两个纪念日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