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恒昌小组”被认为是新中国新国民诞生的典型个例,被称作新中国工人的“工匠精神”的代表之一。

材料一 沈阳解放后,第五机械厂的一个生产班组,在马恒昌的带领下,通过技术革新加苦干,在红五月劳动竞赛中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被命名为“马恒昌小组”。1950年9月,马恒昌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9月30日晚,毛泽东宴请全国劳模,接见了马恒昌。1951年1月17日,“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得到了全国1.8万个班组的积极响应。这一年,“马恒昌小组”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国家下达给他们的任务,创造了69项新纪录。从1950年至1978年,“马恒昌小组”29年累计完成了43年零10个月的工作量,实现技术革新840多项。

——摘编自何浩《新国民的诞生-以“马恒昌小组”为个案》

材料二 马恒昌小组提出“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内容节选如下:

1.团结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学习,改进操作方法,提高产品质量。

2.师傅要带好徒弟,保证把所有的徒工提高到一般技工的水平。徒工要保证爱护机器,整理工具,不影响师傅们到点开车。

3.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

4.加强“四防”工作,保证全组机器和人身安全,爱护公物,克服浪费。

5.加强时事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做好宣传鼓动工作。

——摘编自《工人日报》(1951年1月17日)

结合所学知识,以“马恒昌小组·新工匠新国民”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重庆·模拟预测
知识点: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11月,沈阳解放。马恒昌和同事们在敌机不断骚扰轰炸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完成了一批军工生产任务。1949428日,“马恒昌小组”成立。小组自成立以来,坚持每周集体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工人敬业精神和使命感。195010月,马恒昌小组随厂迁至齐齐哈尔。在他的带动下,哪里有先进技术和先进操作方法,就到哪里学习取经。通过外出交流学习和文献阅读与整理,他们小组先后掌握了全行业一流的“反菊花顶尖”“滚压刀”“高速切削”技术,被厂里命名为“生产竞赛模范小组”。马恒昌小组还建立了技术和文化的传、帮、带制度,鼓励青年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到工厂技校进修技术,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促进了小组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马恒昌小组平均每年实现技术革新成果31项,特别是为1953年我国第一台万能铣床和升降台铣床、第一台251型橙床等多种产品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马恒昌小组技术水平,始终走在全国机械行业的前列,彰显出大国工匠的创新精神。

——摘编自何强、林萌萌《马恒昌小组工匠精神的时代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恒昌为代表的工作小组的主要事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促成马恒昌小组工匠精神形成的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