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劫灰梦》传奇,随后又写了《新罗马》传奇和《侠情记》传奇,利用戏剧形式写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史。这三部传奇可以说是近代戏剧革新的先声。

1902年以后,各类新型的传奇杂剧剧本纷纷问世,仅据阿英编《晚清戏曲小说目》提供的资料,就不下150余种。

《维新梦传奇》(惜秋等著),写维新理想和梦幻。

《革命军传奇》(浴血生著),写邹容事迹。

·《少年登场杂剧》(无名氏著),写反对改良、主张革命。

《断头台杂剧》(感惺著),写法国革命处决路易十六。

·《海侨春传奇》(南荃居士著),写美国迫害华工。

《警黄钟传奇》(洪楝生著),借蜂、蚁生活为喻,切望国人奋起保种。

·《女中华杂剧》(大雄著),写妇女“大喝男降女不降”“激起神州革命潮”。

——《晚清戏曲小说目》部分摘录

1904年,晚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推行“新政”时,成都设立了川戏改良公会。它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集资修建了一个较新式的戏园供演出用,邀集了一批熟谙川剧艺术特点的文人改编旧戏本,创作新剧目。同一时期,京剧名家汪笑侬不仅协助柳亚子、陈去病创办了《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而且亲自改编、创作并演出了50多个具有进步思想倾向和现实意义的京剧剧目,同时还和上海的京剧艺术家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等编写了一些时事新戏,甚至亲自身着西装登台演戏,开创了用传统戏曲表现现代生活的先例。

——据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戏剧改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戏剧改良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024·重庆荣昌·模拟预测
知识点:民族危机的加深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变革与戏曲改良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02年,最初的倡导者是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各种新型传奇杂剧剧本大量出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剧种的改良活动也陆续起步,开风气之先的是川剧,

1904年,成都设立了川戏改良公会。它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邀请了黄吉安、赵熙等熟谙川剧艺术特点的文人改编旧戏本,创作新剧目,同时还规定了较具体的有关演出和考核、奖惩伶工的办法。这不仅使近代川剧产生了一大批由文人创作或改写的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的新剧本,如《柴市节》《闹齐宫》《情探》等,而且使川戏的表演艺术有了迅速提高。

——摘编自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

话剧的出现为戏剧改良注入了新动力。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地方知识分子在悦来茶馆演话剧。192012月,四川全省学生联合会以万春茶园为舞台演“新剧”,并联合各新剧团到成都各校演出,推动社会教育发展。联合会宣称其目的是“启发民智”,而非谋利。因为演出收入用于

“公益”,联合会要求免除当时必须征收的“伤兵捐款”和维持秩序的“弹压费”。1931年,摩登剧社在大舞台戏园演出反对日本侵略的剧目《山河泪》,吸引大批观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剧社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个剧能够激励人民“同仇敌忾”。

——摘编自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以“时代变革与戏曲改良”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标题明确,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近代戏剧改良。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是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剧坛上一次涉及到戏剧观念、戏剧创作和若干重要剧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戏剧运动。

材料一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02年,最初的倡导者是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各种新型传奇杂剧剧本创作大量出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剧种的改良活动也陆续起步。最早感风气之先的是川剧。1904年,成都设立了川戏改良公会。它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不仅集资修建了一个叫做“悦来茶园”的较新式的戏园供演出用,而且邀集了黄吉安、赵熙等熟谙川剧艺术特点的文人改编旧戏本,创作新剧目,同时规定了较具体的有关演出和考核、奖惩伶工的办法,以提高演员的演艺和从艺的事业心、责任感。这不仅使近代川剧产生了一大批由文人创作或改写的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的新剧本,如《柴市节》《闹齐宫》《情探》等,而且使川戏的表演艺术有了迅速提高。

——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

材料二   话剧的出现为戏剧改良注入了新动力。1920年代初,一些地方知识分子支持在悦来茶馆演话剧。192012月,四川全省学生联合会以万春茶园为舞台演“新剧”,并联合各新剧团到成都各校演出,推动社会教育。联合会宣称其目的是“启发民智”,而非谋利,要求警察在当前“军事戒严期间”帮助维持秩序。因为演出收入用于“公益”,联合会要求免除当时必须征收的“伤兵捐款”和维持秩序的“弹压费”。1931年,摩登剧社在大舞台戏园演出反对日本侵略的剧目《山河泪》,吸引大批观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剧社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个剧能够激励人民“同仇敌忾”。

——王迪:《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1)材料一中“川戏改良公会”成立的中外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演出与20年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近代社会变迁与戏剧改良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京剧。京剧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等感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京剧表演家,京城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将京剧作为最时髦的娱乐方式”。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成为全国广为流传的剧种。

——摘编自傅谨《京剧学初探》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政治变革以及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一批具有民主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诗界革命”“新文体运动”等口号,一场京剧改良运动由此拉开。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念及立国根本,在振民精神,因此著了几部小说传奇,佐以许多诗词歌曲,庶几市街传颂,妇孺知闻,将来民智渐伸,或者国耻可雪。

1904,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以戏曲为主的文艺期刊《二十世纪大舞台》,其宗旨是“改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十分鲜明地把京剧改良与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1908,夏氏兄弟等联合商界人士集资在上海建造了新式剧场——新舞台,从国外引进了布景、灯光设备与新技术,上演《明末遗恨》《波兰亡国惨》《秋瑾》等剧目。“新舞台可以说是中国舞台史上一次大革命”,大大推动了京剧的发展。

——摘编自沈鸿鑫《京剧改良运动与海派京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剧的特点及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京剧发生的新变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