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些新的技术发明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德国的物理学家雅科比在1834年制成了最初的电动机,德国的科学家维尔纳·西门子在1866年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电能得以广泛运用。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1879年制成了白炽灯泡,民用照明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全新的电码,推进了电报系统的发展和通讯网络的铺设。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1871年,德国的钢铁年产量才是英国的五分之三,到1900年开始超过英国,到1914年,它的年产量已经是英国的两倍,但是仅仅相当于工业新巨人美国的一半。1914年美国的钢铁产量比德、英、法三国的总和还要多。英国作为机械化的开拓者,正在被旧世界和新世界抛在后面。在1914年之前的二十年里,这三个欧洲强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50%左右。可是,从1870年至1913年,美国却有着比这三个强国要高得多的4.3%的年增长率,德国是2.9%,英国只达到2.2%,法国才1.6%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4高一下·山东潍坊·学业考试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1763年时,欧洲诸强国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到1914时,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它们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它们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呈现整体化趋势,孤立的、分散的、局部性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殖民扩张不可阻挡的原因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个时代,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工厂制度战胜了传统的小生产体制,成为主导的生产体制,在此体制下,工人以专业化和分工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有纪律的机械化大生产……经济生活由以乡村为主转变为以城市为主,导致大型城市兴起;生产和消费彻底分离,自然经济被完全打破……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

——摘编自张霞《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至5年。正是德国人对最新科技的敏感性,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从世界工业产业所占的比重来看,1870年时德国为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已达到16%,仅次于美国(35%)。德国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摘编自李富森《论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特点》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厂制度的特征及“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德国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说明图1、图2现象共同依托的技术支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年运河延长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二
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1870年之后,新能源被开发出来,原已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式的工业涌现出来,工业开始按地理需要分布开来了。蒸汽机不断地得到改进并日臻完善……然而,电力已经以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进入实用阶段。在1914年之前的20年里,内燃机和柴油机的发明,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汽车、飞机和潜水艇;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出现,使石油成为了最令人垂涎的自然资源之一。在新兴化学工业里,工业研究室正在取代个人发明家。
在工业革命的新阶段里,机器制造业的地理分布从英国和比利时——在1870年,只有它们算得上真正的工业国家——扩展到了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和美国。……在1871年,德国钢的产量才是英国的五分之三,到1900年开始超过英国,到1914年已经是英国的两倍。1914年美国的钢产量比德、英、法三国的总和还要多。英国这个机械化的开拓者,正在被旧世界和新世界抛在后面。
——摘编自[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近代城市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新阶段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