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因经济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尽快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中国志士仁人的共识,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要将工业化置于首位。就当时来看,世界上成功的工业化基本上有三种:一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二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日;三是苏联。……上述三种工业化道路,与当时中国情况最相近、最可行的是苏联的道路。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与苏联一样,新中国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根本的是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这一事实所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被连年的战乱和外敌的入侵不断放大。旧中国工业生产所表现出来的轻型化结构非常明显,1933年在中国的工业资本中,制造生活资料的资本所占比重为92%1946年下降至88%,其中纺织业占35%、食品业占15%。也就是说,在工业部门内部,轻工业始终占据绝对优势,重工业的发展极其缓慢。不仅如此,中国经济还缺乏独立性,20世纪30年代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包括钢铁、电力、航运等,都受到了外国资本的干预和控制。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以来世界上三种工业化模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选择苏联模式的工业化战略的原因。
23-24高三下·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一五计划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斯大林模式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开始建立近代工业,但是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18世纪末期之前,法国农业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80%以上。拿破仑上台之后,宣布保障农村的小土地所用制,但由于忙于战争而将经济的发展置于次要的地位。连年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后又被迫支付沉重的战争赔款。19世纪,法国的大部分银行不愿贷款给工商业界,而是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小的政府或收益较大的海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战乱状态,一部分资金充裕的资产阶级携带资金出国,导致法国国内资金的流失。同时,大陆封锁政策的长期实施隔断了,去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不仅使法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棉纺织工业由于原材料缺乏而中断,而且还使多年苦心经营的海外市场大量丧失。

——摘编自贺建平《简评萨伊学说对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影响》等

材料二   与苏联一样,新中国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根本的是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这一事实所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破连年的战乱和外敌的入侵不断放大。旧中国工业生产所表现出来的轻型化结构非常明显,1933年在中国的工业资本中,制造生活资料的资本所占比重为92%,1946年下降至88%,其中纺织业占35%、食品业占15%。也就是说,在工业部门内部,轻工业始终占据绝对优势,重工业的发展极其缓慢。不仅如此,中国经济还缺乏独立性,20世纪30年代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包括钢铁、电力、航运等,都受到了外国资本的干预和控制。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工业化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选择苏联模式的工业化战略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经济上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产生的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被侵略、被压迫者,都是由民族、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世界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战争威胁,使得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任务也更加迫切。社会主义只有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超过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和速度,才有可能存在和发展。这是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赶超型发展现和战略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发展观可以苏联的工业化理论为代表。它作为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苏联的主流理论和指导思想,不仅对苏联,也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武力著《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近一年的酝酿,19539月,新中国正式形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重工业的发展被摆在了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上。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的确立与迅速推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国在随后几十年中的经济运行方式和发展轨迹。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经济上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产生的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被侵略、被压迫者,都是由民族、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世界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战争威胁,使得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任务也更加迫切。社会主义只有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超过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和速度,才有可能存在和发展。这是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赶超型发展战略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发展观可以把苏联的工业化理论作为代表。它作为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苏联的主流理论和指导思想,不仅对苏联,也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武力著《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近一年的酝酿,19539月,新中国正式形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重工业的发展被摆在了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上。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的确立与迅速推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国在随后几十年中的经济运行方式和发展轨迹。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