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0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四库全书》编纂时,曾有传教士将一些版本传回欧洲,至今保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成之后,乾隆皇帝下令抄写七部,分藏文渊阁、文澜阁等处。

文源阁《四库全书)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焚火,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大半被毁,幸得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倾力抢救,后经清末直至民国的三次大规模补抄,基本恢复了原貌。1937年,浙江省立图书馆组织抢运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内迁工作,至1946年回到杭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典籍的保存,2003年文津阁《四库全书》入藏国家图书馆。2013年原大原样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告竣,最终成书不仅富有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
(2)以《四库全书》为例,概述大型文化典籍编纂的历史意义。
2024·北京朝阳·二模
知识点:明清科技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狄德罗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了《百科全书》。为了完成《百科全书》,秋德罗把法国最优秀的100余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以及工程师、航海家、军事专家和医生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以传授新知识和宣传理性主义为己任的“百科全书派从1751年《百科全书》第一卷的出版至1772年,共出版了28卷,此书概括了启蒙运动的精神,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学术水平。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在18世纪后期,百科全书派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此书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材料二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由纪的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编成。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主要囊括了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此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但是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其中科学技术的作品也寥寥无几,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百科全书》和《四库全书》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1772年,在西方由狄德罗编纂的法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大百科全书》全部出齐;在东方,乾隆皇帝下诏各省征集图书开始了我国古代征缴、编辑规模都堪称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科全书》由狄德罗主编,汇集了伏尔泰、卢梭等150余位作者,来自包括贵族、教士、法兰西学院院士、作家和平民等社会的各个阶层。全书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神学、哲学、博物学、物理、数学、军事以及手工技艺等多个学科。全书71818个条目分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倡导宽容,反对宗教压迫;第二部类则是除旧布新,摆脱蒙昧状态,倡导平等、实现社会公平。为完成两大主题,《百科全书》在内容上对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都予以充分重视。《百科全书》中还收录了一些虚拟条目——为推行自身的观点或主张甚至可以凭空杜撰某些条目。但这类条目有效地配合了《百科全书》完成“倡导宽容”、“除旧布新”的任务。此外,《百科全书》的文本中包含了很多涉及中国的条目。法国大革命前,《百科全书》共出版6个版本,印刷发行大约2.4万套。

材料二:《四库全书》编纂成员主要是纪昀领街的四库馆臣360余人,全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几乎涵盖中国古人的全部智慧结晶。在全书中经学、史学以及文学等人文学科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四库全书》中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如熊三拔的《泰西水法》等,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四库全书》编成之后,乾隆帝下令由人工抄写7部,分藏在六个地方,长期束之高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林硕《从<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欧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法国《百科全书》与中国《四库全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型文化典籍的编纂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1年,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主持编撰了《百科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围绕《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狄德罗顶住教会、政府几次三番的迫害,终于在1772年全书出齐。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总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73年,清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馆,以纪昀等人为总编纂官,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声称集古今著作,“以彰千古同文之盛”。次年,又下征书令,要将“有抵触本朝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最终被销毁的书籍多达三千余种,几与四库现书相当。1782年编纂初成后,先期抄写四部,藏于北京、沈阳等地,仅供皇室阅览。随后又抄写三部,分藏于江南,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四库全书》接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几乎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

——摘编自常建华《清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编纂中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存在差异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