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5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1928-1931年先后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等,没收封建地主、豪绅等大私有主的土地,分配给劳苦农民,并在革命根据地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推广技术,培育良种,开展耕牛、农具、种子、劳力等互助合作发展农业。抗日战争时期,将没收所有封建地主土地调整为实行减租减息,并增开荒地、推广植棉、调剂劳动力、增加农贷、提高农业技术、实行农业累进税等政策,开展农业大规模生产运动.提高粮食自给能力。解放战争时期,党在1947年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地主七地所有权,按乡村全部人口,统筹土地数量和质量平均分配为村民个人所有,并开展合作互助。

——韩杨《中国粮食安全的百年探索与成就》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

——张务锋《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调整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历史性转变的。
2024·天津河北·二模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文献主要内容
19294《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1937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10《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

——据臧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和完善土地政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初期的“农民个体所有,家庭自主经营”到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权分离”到新时代的“三权分置”。这些变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确保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编自刘雅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影响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对农村土地政策分别进行了哪些调整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变化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抗战爆发后,为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日,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停止实行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1937年8月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 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各地在减租减息后出现了开荒生产、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广大农民 踊跃参军参战,根据地的军队和民兵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

材料二:1947年7月—9月,中共中央工委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在土改政策方面,大纲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在进行土改较早、较彻底的山东,解放战争期间共有96万人参军,动员民工超过1000万人,而人均负担公粮则从内战 前的100斤左右下降为1948年的63斤。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开展的背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