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十分重视少年儿童及其组织问题。1938年,他为陕甘宁边区《儿童报》题词,勉励“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办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1941年他提出“好生保育儿童”的号召。毛泽东勉励儿童“天天向上”“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为《中国儿童》创刊号题词“好好学习”,1951年为渡江小英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52年为育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毛泽东的儿童思想在巩固政权和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代表着他个人的思想,也代表着党和政府对新中国儿童的期望。

邓小平在1980年为全国少先队员和小朋友题词,“希望全国的少年儿童: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在1989年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材料二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从政党初创到革命建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及至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一直把国家的命运放在首位,深刻认识到年轻一代的生力军作用,关注与关怀其成长,并在保险儿童基本权利和独立地位的前提下使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诸多叙事不断证明“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因此着力培养服务于国家发展同时又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具有坚定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品质与素养的儿童群体,正是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学校、家庭和社会乃至全体中国人民要同心同向同努力的事情。——以上均整理自薛国凤《“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儿童观》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儿童观的共性
(2)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儿童观的认识,
2024·吉林长春·模拟预测
知识点: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强调“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明确"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的文化方向;在文学艺术上,强调“积极发展适合人民利益和需要的文学艺术创作,加强艺术实践”;在倡导的国民精神上,强调要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要把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热情运用到建设中来,意气风发地建设新中国;在教育战线上,改革旧教育,发展新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特别是有关工业建设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努力推进各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在19564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摘编自曾丽雅《新中国成立以来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19859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是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了给“七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保障,会议对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会议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反对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和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发扬奋发图强、致力四化的献身精神,这是保证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思想条件和群众条件。针对党风和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的问题,邓小平着重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文化教育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四)改革风云》


(1)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少先队活动是引导和教育少年儿童、锻炼和培养少年儿童各方面能力的重要载体。下表所示为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少年先锋队的部分活动主题。

时间主题
1978年学雷锋,树新风,维护社会公德活动
1979年针对当时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突出,社会风气不好的现实状况开展“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队员,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等活动
1986年“红领巾助残”,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活动
1988年根据国家“向英雄少年赖宁学习”的号召组织规模空前的主题教育
1992年根据党和国家号召儿童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开展“勤劳智慧星”劳动实践活动
1997年“手拉手解困救助—红领中‘十助一’活动”,活动要求各级少先队组织十个条件较好的队员及家庭共同救助下岗职工子女,使下岗职工子女没有因买不起学习用品而影响学习
1994~1998年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学会生存、自强自立、学会服务、学会创造、追求真知,提高全面素质,为其成长和为我国21世纪建设的生力军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3年辽宁小雷锋行动
2008年百万青少年手拉手减碳行动
2013年至今“红领巾与共和国同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等教育实践活动,青少年知党史、学英雄、做党的好孩子,争做“四好少年”,辽宁省青少年环境保护公益“五年行动”等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辽宁少先队活动回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提炼出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寻找现代化出路的前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创设新的国家政权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大多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留学日本、英国、法国、俄国(苏联)等一国或者多国的背景,这对于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术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   19445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和职工代表会议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就曾经提出:“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454月,毛泽东在向党的七大提交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摘编自范希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

材料三   1964年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强调“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材料四   192512月,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提出了“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胜利而奋斗是我们党的基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共产党人选择了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了高速度地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干部管理制度,等等。只是后来,苏联把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片面化、固定化、模式化,没有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形势与条件及时做出调整。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财力和物力都是不充裕的,但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通过计划管理,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用十几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走完的路程。

——摘编自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进行现代化探索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解释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内涵认识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简要说明材料中体现出的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出现的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